父母对孩子说“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
父母对未婚成年子女说“你不结婚,我就没脸见人”
小孩子对父母说“不给我买那个玩具,我就不吃饭”
大孩子对父母说“不允许我做XX,我就去死”
情侣说“你敢离开我,我就自杀”
妻子说“如果你不给我买礼物,就是不爱我”
朋友说“你要是不帮我,咱们的朋友关系算是到头了”
……
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有过类似让我们又气又愧的经历,对方完全不把我们的感受放在眼里,明明在争取他自己的利益,说的话却句句中伤我们,让我们感觉好像我们自己做错了什么似的。
其实,这就是情感勒索的表现,生活中情感勒索无处不在,父母子女之间、情侣之间、职场之间、夫妻之间等,我们一直都以爱的名义对他人进行情感勒索或者被勒索。
如何识别情感勒索,避免成为情感勒索者或者是被勒索者,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觉察的,并采取有效方式来应对,建立温暖有爱的情感关系。
情感勒索一词由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她的著作《情感勒索》中提出的概念。台湾心理师周慕姿也著有《情绪勒索》一书,更符合东方人情感表达的特点。
情感勒索是指处于冲突的双方之中,有一方希望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却因此牺牲另一方的利益。
勒索者以牺牲被勒索者的意愿、健康和快乐为代价,利用一些操纵手段来迫使被勒索者妥协让步,本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被勒索者为了回避冲突中难以承受的感觉,为维护关系,顺从勒索者,长期在被情感勒索的关系中,无形中影响我们的自尊,造成自我价值丧失,破坏我们健康和快乐的体验。
情感勒索者产生了负面情绪,但把自己的情绪转移给别人,让被勒索者觉得自己需要为对方的痛苦负责,情绪勒索中的双方往往都被负面情绪裹挟着。
其实,大多数情感勒索通常很隐晦,难以觉察。情感勒索不是独角戏,如果没有另一方的主动参与,情感勒索是无法发挥作用的,就像勒索者和被勒索者的双人舞一样。大部分情感勒索是很难察觉的,而且常出现在那些看似和谐、美好的关系中。
1、被情感勒索者
下面我将为你罗列五个问题,你只需要回答“是”或“否”,并默默记住你的答案:
你是否因为自己经常屈服于对方的要求严厉指责自己?
在这段关系中你是不是经常感到挫败并愤愤不已?
你是否感到内疚并相信:要是我不让步,我就是坏人?
哪怕还有别人可以帮助他,你也是他唯一的求助对象吗?
你是否认为自己对别人所负的责任要大于对自己所负的责任?
以上回答中,如果有一个以上是肯定的,那么你就会为情感勒索提供理想的土壤。只要勒索者用心,情感勒索就很可能在这片土壤上悄然生长。
被勒索者通常过度需要他人认可,过分害怕他人生气,不计代价维持和平, 容易为他人负过多责任,频繁质疑自我。
2、勒索者
你是否用下面这样的语言处理关系中的冲突,请默默回答“是”或“否”,并记住你的答案:
如果你不照我的方式做,你肯定会不太好过。
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观点,我们就断绝往来。
如果不照着我的意思去做,我会感到深受伤害。
如果你不让步,你就是自私自利的,没有同情心的人。
如果你不答应我的要求,我就去死。
以上回答中,如果有一个以上是肯定的,只要以上任何一项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存在情感勒索他人。
情感勒索者通常情绪调节能力差、忽视他人感受、缺乏安全感、心智不成熟、自我中心,当关系中自己的需要受挫时,就自动化地威胁他人,期望达成自己的目标。
1、施暴者
不管你想什么、需要什么,施暴者根本置之不理,只要我们一不顺从,他们马上就会怒发冲冠。有两种形式的施暴式情感勒索。
积极施暴者:可能会直截了当地爆发不满,甚至语带威胁,比如:“如果你要跟我离婚,你就再也别想见孩子了。”“不听我的话,你给我滚”。
消极施暴者:低头生闷气,不用言语表达感受,用沉默来暗示别人“哪里做错了,自己好好想想”。在要求被满足以前,对方不会主动与你沟通,而是继续保持“不说话”的状态。
2、自虐者
他们会警告我们,如果不照着要求去做,他们会非常沮丧,甚至无法活下去;他们会做出一些举动,把生活搞得一塌糊涂。
他们会伤害自己,比如小孩子,如果不给我买玩具,我就不吃饭,很小的孩子都会使用这招满足自己的需要。
他们会传达出“就是你害了我”的意思,比如:“就是因为你,我要得抑郁症了”。
他们甚至会使出极端手段,比如:“你敢离开我,我就自杀。”
这种威胁没有人敢轻忽,也是让自虐者觉得最有效果的一种方法,这让我们心中深藏着一份恐惧,答应他们的不合理要求。
在心理咨询中,父母经常受到来自孩子的威胁,如果孩子说你不满足他的要求就不活,作为父母,就会非常的恐惧,因为你不知道孩子的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而且父母根本就没有办法承受,如果是真的孩子走极端该怎么办?这种情况下我相信99%甚至100%的父母都会妥协。
3、悲情者
他们会和别人输出大量负能量,让你觉得应当让他满足。
他们不会威胁伤害任何人,相反,他们会暗示我们如果不照做,他们将受苦,错就全在你了。
指控的意图“错全在你”通常不会出口,却能对我们的道德良心,产生强烈的冲击。
悲情型的人表面上看来好像很脆弱,事实上,他们是一种沉默的暴君。他们不会大吼大叫或故作姿态,但是他们的行为却会使我们受伤、困惑和愤怒。
4、引诱者
引诱者会先对我们发出正面的信息,并允诺一切关于爱、钱财或事业升迁的要求——这就有点像是挂在棒子另一端可望而不可即的胡萝卜——然后告诉我们,如果不顺从他们的要求,我们就什么也拿不到。
尽管如此,他们提供的回报实在太诱人了,于是,即使达成目标的机会微乎其微,我们还是会越挫越勇地向前迈进。
直到最后,我们才会猛然发现,他们不过是在勒索我们。
情感勒索会夺走我们非常珍贵的一项资产——自我完整性,从而激起我们的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这些感觉交织在一起,我们会陷入周而复始的迷惘和困惑中。
这种因为恐惧,因为害怕失去,因为过度的责任感,常常在情感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1、恐惧感
在工作、爱情或者家庭关系中,我们总会恐惧一些难以承担的后果。
这些恐惧往往来自儿童时期留下的创伤,它们被时间埋进了我们的无意识中,操控着成年后的我们,而我们却难以察觉到它们的存在。
比如小时候经历过父母离婚的孩子,一般会非常害怕被抛弃。假如对方威胁要抛弃他们,他们通常会立即妥协。
2、责任感
它们来源于我们自身的价值观。每个人都会被要求承担某些责任,其中包括了不必要的责任。
受害者往往缺乏边界,似乎这个事情是他的责任,那个事情还是他的责任。
我们中许多责任感过强的人也把“全世界”扛在自己肩上,天塌下来了,别人可以不管不问,自己却得第一个上去撑住!你自认为有保护他人的责任,所以他人就有了控制你的权利。
3 、罪恶感
作为一个有良知、负责任的人,罪恶感可说是一项必备的人格要素。
情感勒索会放大我们的罪恶感,过度害怕待人处事方面出了界,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
情感勒索者会要求我们对所有抱怨及不满负全责,并拼尽全力将原来正常运作的“罪恶感机制”变成“欲加之罪生产线”,不断点亮罪恶感的提示灯。
① 识别情感勒索
很多情况下,情感勒索都在发生在亲近的关系中,我们很难识别情感勒索的发生。
与自己对话:我是否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我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恐惧?自责?罪恶感?
自我反思:我是不是也在情感勒索身边的人?
其实有时候,情感勒索者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勒索别人,每个人都多多少少用情感勒索过别人。
其实大部分情感勒索都是无意识的,尤其是父母对孩子或者夫妻之间,大量出现的原因是方便,能够快速达到目的,让亲近的人产生内疚感,最快达到令行禁止的目的。
然而这些都是饮鸩止渴,人都会不自觉逃离负面的情绪和感受,告诉孩子你被伤害的同时其实是让孩子承担负罪感,自私地把自己解决不了问题的后果砸向受害者,还自以为是地觉得我这是为他好,双方越是亲近的关系后果就越严重,因为对方越爱你,对他的伤害就越大。
② 为情绪反应留出空间
不管是情感勒索者或被勒索者,当我们情绪上感觉不舒服的时候,都需要为自己的情绪反应留出足够的空间。
勒索者要问自己:我的需求和感受是什么?如果对方不顺从我,会发生什么吗?
被勒索者要冷静观察,从旁观者的角度,思考对方到底想要什么?如果我不答应,会发生什么?
③ 建立双方对话空间
坐下来好好沟通,对情感勒索温和坚定地说“不”;
双方协商探讨,当有冲突发生时,停下来,勒索者不再威胁,被勒索者不再妥协,共同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
④ 自我肯定并坚守自己的底线
面对情感勒索,就是找回自己的需求,把自己放在重要位置上,不能忽略自己的需求,而满足情感勒索者的需求。
自我肯定,我要得到我想要的,我要坚持我的立场,我在让自己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也让别人愉悦。
⑤ 寻求支持
在面对情感勒索时,寻求家人、朋友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有更多的视角来理解自己,理解关系,更恰当地应对关系中的冲突。如果情感勒索与我们潜意识的冲突或者认知扭曲有关,就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苏珊·福沃德真正想要告诉我们:“你不需要为任何人而活,因为你才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不管是情感勒索者或是被勒索者,我们都需要为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负起责任,勒索者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于他人;被勒索者能够守住自己的底线,为自己的感受负起责任。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尤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