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在关系中评判多了,彼此的距离就远了”|心理译站   案例分析

“在关系中评判多了,彼此的距离就远了”|心理译站

来源:红树林心理    作者:罗琪    发布时间:2024-09-18    阅读数:150

事情要从一次朋友聚会说起。


在聚会中,我的好朋友K多喝了两杯,开始吐槽她遇到的一位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竟然说她有“自命不凡综合征”!


K带着一脸轻蔑的表情宣布“在专业领域根本就没有这种说法”,以及,“他简直是我能够想象到的最差劲的咨询师!”


在座的人听完,都禁不住笑了。


之所以提起这件事,除了其中的荒谬成分引人发笑,也因为它是一个典型的事件--我们是如何在在缺乏情绪觉知的状态下去评判他人的?



在这个事件中K和咨询师都评价了对方。他们双方,包括感到好奇的读者,都可以尝试思考以下这些个问题:


① 这位咨询师说出“你有自命不凡综合征”这句带有攻击性质的话语前,内心经历了一些怎么样的感受?


这些感受可能是由什么引起的?是作为来访者的K一些言语或是一些语调、行为,触发了他的不安全感,令他感到恼火、羞耻或者悲伤吗?


② 对于K来说,在“最差劲的咨询师”这一尖锐评判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感受?


咨询师攻击性的话语是否让她感到受伤、生气、羞耻,或者是以上这些情绪组合在一起的某些复杂感受?



实际上,评判他人(也包括评判自己)大都是由于难以忍受某些情绪,想要躲避或压抑而采取的防御行为。


防御伤害、保护自己的方式有很多,可有些情绪虽然体验起来不舒服,却是我们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重要前提,而不是我们真正应该防御的对象。


心理学上有一个“情绪的觉知”(emotional awareness)的概念。


情绪的觉知能力,指的是愿意体验、能够识别、接纳(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并且能够理解、恰当处理他人的防御反应。


在此基础上与他人沟通,才能理解他人,缓和矛盾并建立起深度的关系。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亲密关系还是家庭关系中,对情绪的觉知力都是维系关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此外,觉察自身情绪可以减少冲动行为,做出更周全、对自己及他人都更好的决定,这其中就包括:减少对自己及他人的评判。


如果缺乏情绪觉知力,关系就会陷入没完没了的指责、批判,或者表面和睦、内心疏远的状态中。


换而言之,一个声称体验不到情绪的人心里其实是有情绪的,ta只是内心把这个部分压抑掉了才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绪。而这种既不能了解自己,也不能被他人所了解的人难以形成或维持任何真正的关系。



如何加强对于情绪的觉知力呢?


可以尝试一个叫做“改变三角”(The Change Triangle)的心理技术。



按照箭头指向的顺序,当我们想要评判别人(或自己)的时候,可以暂停一下,体会一下此时此刻自己有何感受。


我们可能会在比较浅层的地方发现一些继发(再生)情绪,例如焦虑、羞耻、愧疚。再进一步探索这些继发情绪,就能够找到源头的核心情绪。


以开头的事件为例:


一位足够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应该能够在觉知到反移情(咨询师因来访者的言行而产生的感受)时,抑制住想要行动化的反应(攻击、评判来访者),去关注来访的感受,询问K:


“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接下来,咨询师可以帮助K识别、命名目前的感受,从继发情绪,深入到核心情绪。


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探索K在哪些情况下会使用“自命不凡”(同样是一种防御方式)的言行来保护自己,免受某些难受情绪的困扰?


此外,咨询师还可以帮助K探索此刻的感受能让她联想起过去的哪些经历?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这种深度探索能够帮助来访者慢慢养成自我觉察的能力,打下改善现状的基础。例如慢慢学会在情绪喷涌时问自己:


我此刻有什么感受?我为什么想说这句话?我希望传达出什么信息?别人会怎么理解我的表达、会有何感受?怎么样的方式会对关系更好呢?




另外,深度地探索情绪还给来访提供了治愈创伤性经历的机会。某些防御方式的形成是与某一件(类)创伤相关,之后在不断重复的中成为一种自动的、固化的反应。当这些部分被逐一看到、了解,僵硬的防御方式就会慢慢松动。


与自己的内心坦然相见,减少内耗,在遇到压力事件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活力和弹性。


毫无疑问,人的大脑总是倾向于去做“快速判断”。但是,能够有情绪觉知的能力对于自身及所处的关系都是极为重要的。而这一切的成长,都可以从注意到“评判”背后的情绪开始。


文/(美)Hilary Jacobs Hendel LCSW编译/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