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是一个27岁的女孩,因为情感纠葛来找我。她说她也不想,但还是一次又一次爱上有妇之夫。上一段恋情结束时,她试图自杀,给救活了。这一次,对方跪着求她离开,他不想离婚。她说,从理智上她接受,只是,她需要他再用一段时间陪她。他对她百般迁就,但她总是要百般折磨他。
问起她的童年,她说那是一个潜藏在记忆深处,但不时啮咬着她的过去。
她父亲脾气很暴躁,母亲性格却很温和。6岁那年,刚成为小学生不久,一个晴朗的早晨,母亲如常牵着她的手,说说笑笑送她到学校。上了算术课、语文课,接着是她最喜欢的音乐课,老师才把风琴盖掀开,父亲就慌慌张张地冲进来,跟老师低声说了几句,就把她带回家。
“你妈妈不见了!”之后好几天,这句话一直在她耳边萦绕,爸爸、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姑姑、婶婶,所有的人都在说这句话。
据说母亲拋下她和她的姊姊,和一个男人私奔。之后妈妈再没出现。此后,父亲脾气更加暴躁,也非常阴郁。记忆中,有时整一个月听到的都是爸爸的吼叫声,还有对她们姊妹的拳打脚踢。很长一段时间,她见到爸爸就会胆战心惊。
她觉得自己从来不属于任何地方。“我好像一直在寻找一个故乡”,她说。只有找到一个宠爱她的男人,她才会有些许归属感。所以,每当失去男友,她会感到是失去了全世界。
医生点评:
曾担任美国德州心灵科学研究院临床咨询主任的心理学家汉姆菲特博士(Dr.Robert Hemfelt)在他的著作《爱是一种选择》中提到了“储爱槽”这一概念,当一个人在童年时没有得到理应得到的爱和接纳,那他/她的“储爱槽”是不满的;如果他/她感受到了太多的拒绝甚至遗弃,那么他/她的“储爱槽”是空的。这种爱的缺失和遗憾会一直伴随着他们成长。
到了成年,他们常常会对爱情有一种超乎现实的期待,期待着爱能够填满他/她从童年就匮乏的“储爱槽”。由于缺乏内在的安全感,他们会强烈地希望控制爱着的人、事、物,并对它们或它们的替代品产生严重的依赖。
所以,跟健康人的爱情相比, 琳的爱情中幻想和沉溺的成分较多。她对爱有比常人更强烈的渴求,也有更强烈的恐惧。这种渴求和恐惧混合的结果,就是对爱情的异想天开。她把自己的价值、意义,人生的幸福,都寄托在对方身上,甚至愿意为对方舍弃自己。当两人关系好的时候,如胶似漆。但当她发现对方并非自己所期待的人时,就会愤怒、痛苦和抗拒。在她的爱情中,没有你和我,想象与现实的清晰界限。所以,她会一次次失败。
舒幼娥博客:http://shuyoue.blog.sohu.com
上一篇: 广州情感心理医生提醒:婚姻幸福从心开始
下一篇: 婚姻如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