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人类走向死亡的过程和出生成长的过程是那么的相似,年纪越大,越接近死亡,就越变得天真任性,最后可能会变得听不懂、听不到话语,也不能表达,近乎回归到一个婴儿的状态,躺在那里,等着身边最亲的人照料。
前日,90岁的吴婆婆与儿子媳妇争执,赌气吞下了6克重的大金戒指“自杀”。医生用异物钳小心取出戒指,化险为夷。
吴婆婆家住汉口,前日中午12点多,因一些琐事与儿子媳妇扯皮。老人脾气很倔强,耳朵也不好,任凭儿子怎么解释劝慰,老人就是听不进去。午睡起床后,吴婆婆越想越气,摘下儿子送的重约6克的金戒指吞了下去。过了大约5分钟,婆婆喊了起来,儿子儿媳这才发现婆婆把金戒指吞了,吓得立即送婆婆去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
针对这则新闻,小编采访了心理咨询师张素娟老师,以下是记录摘要。
小编:张老师,这则90岁婆婆与媳妇怄气吞戒指想要自杀的新闻你是怎么看的呢?
(广州爱灵心理咨询机构)张素娟:
从标题上看,很多人会以为这是单纯的婆媳关系问题,可详细读完之后,才发现新闻中的婆婆居然90岁高龄,且根据表述我们看到,这个婆婆是那么任性,可爱。和媳妇生气后不听解释劝慰,吞金后哎呦哎呦不停叫换,赚足了周围人的关注,就像一个孩子。我们知道,对一个孩子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孩子用夸张的方式也多是为了吸引周围人的注意。
我们经常会说老小孩,即一个人到了一定年纪会“返老还童”,跟孩子没什么两样,这从大脑的结构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根据的。一般而言,老年人大脑重量会比青年时期减少6.6-11%,大脑表面积会比年轻时减少10%,脑神经细胞则会减少10-30%,所以,老年人脑力劳动能力降低,体能失调,记忆也会减退。而孩子的脑神经发育完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他们脑神经发育还未成熟之前,其思维、辨别、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到稳定状态,看问题也容易片面,走进死胡同。由此可见,一个是脑退化,一个是发育不成熟,所以老人和小孩大脑在功能上有相似之处。
除此之外,年纪比较大的老人的心理需求也会跟小孩子非常相似,即非常渴望周围人的关注,照顾和陪伴,孩子没有人照顾就会死亡,他们也是,所以,他们对周围人,尤其是亲近的人的渴求是非常的强烈。
小编:那当家里有老人,周围的人可以做些什么来促进跟老人之间的关系,减少像以上新闻中的极端行为发生呢?
张老师:
一般来说,90岁的老人心理功能会有很大程度的退化,不知道新闻中的老人有没有老年痴呆的问题,但是不管有没有,周围的人都不能把她当作是一个成熟的成人来看待,而是应该像哄小孩那样去哄她,你自然不会期待一个小孩,甚至是一个两三岁的婴儿来给你讲道理,那么,你对老人期待降低之后,自然也不会跟她计较和争执。
小编:延伸开来说,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生活的小村里,总会看到一些高龄老人自己独居,当你愿意去和她打招呼,愿意和她聊几句的话,老人家就像打开话匣子一样讲个不停。
张老师:
的确,社会上有不少老人是独居的,他们一定非常地孤独。实际上,老人对关系的渴望是非常大的,他们希望儿女围在自己的身边,享受天伦之乐,所以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他们的精神寄托。然而,如果子女忽略或忽视对他们的关心,很少与他们沟通,往往会让他们体验到孤独和苦楚。
小编:但现今,很多人为了缓解婆媳关系,小两口结婚之后往往希望与父母分开住。
张老师:
其实新婚夫妇与父母分开住,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减少家庭矛盾的,因为这时公公婆婆还没能适应儿子身份角色的转变,与儿媳妇存在着竞争的关系,儿媳妇作为和这个家庭唯一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也要和这个家庭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那么磨合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很多矛盾。但是当公公婆婆年纪很大了,时间久了,通常他们也能适应和接纳了儿子的角色变化,对儿媳妇的敌意减少,同时他们也有被别人照顾的需要,再加上儿媳妇在家里的安全感的增强,在发生矛盾的时候,双方都会有所妥协。
小编:可如果一开始年轻的时候没有和长辈一起住,当随着年龄增长,两代人的代沟越来越大,这时再重新住一起能好好相处吗?
张老师:
的确,正如你所说的,两代人看问题的差异可能会越来越大。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年纪越大,他们越能去接受差异的存在,解决的冲突的方式也会越来越成熟,同时也能逐渐摸索出他们之间的相处之道,处理矛盾的经验也丰富了。
小编题外话:生命是完整的。生命的两端都需要质量,都需要我们的关爱与理解。当心理危机降临时,可以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与引导。
上一篇: 幸福课|MBTI 了解自己重要吗?
下一篇: 二十多岁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