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一个妈妈打电话过来,咨询孩子的心理问题。她的儿子七岁,经常顶撞父母,还曾离家出走。
她说孩子放学回家就趴在电视机前面看动画片。父母觉得看电视时间太长,就会前去制止。孩子受不了,就会吵闹,带着很强的敌意。甚至会攻击妈妈,“我要杀死你,我不要你们。”或者是威胁着要出走,然后有一次,孩子真的这么做了。他们父母在外面找了好几小时。
我告诉那位妈妈。你的孩子很聪明,这么小就学会了威胁父母。
她讲道,孩子好的时候很独立。比如有些事情他自己能做的,都不会让父母插手。有时候父母在旁边看着想帮一下,孩子就会大发雷霆。我问那位妈妈,你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吗?在没有经由孩子的准许就去帮孩子,在大人看起来是好意,但在孩子眼里却是侵犯。这样孩子不生气才怪。
另外让妈妈很担心的是,孩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经常早上一起床就呆在电视机前面。我告诉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脑中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他们很喜欢画面感强的东西。妈妈又说,可是他一呆在电视机前就可以好几小时。我告诉她,那是你们父母没有学会如何建立规则,去限制孩子。我们通常会建议父母有技巧地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比如问孩子,今天看电视的时间你选择是1.5小时还是1小时。孩子做了选择之后就得遵守,然后其他的时间再另行分配。
可这位妈妈是这样告诉孩子,你看电视是可以,但是得先完成作业。结果孩子完成作业之后,看起电视就没完没了。这位妈妈直接将完成作业作为孩子看电视的条件。我不清楚在这种交换条件下,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还能有多少。
甚至,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妈妈也会先给些甜头再去要求孩子做事情。类似于这样的“等价”交换,让孩子机警到当妈妈说买雪糕给他吃时,孩子自动拒绝。我不吃了,吃完后你待会又会要求我去做事情。
亲子之间的信任感就这样一点点被瓦解。在孩子眼中,父母对我好都是有条件的,因为他们想要借此要求我去做事情。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还要糟糕的。
我当时就在想,这个七岁的孩子是有多么地灰心失望,甚至去选择主动抛弃父母?
正常来说,这个时期的孩子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爸爸妈妈会不会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抛弃我?孩子们会想着用各种方法去讨父母的欢心,以规避被抛弃的风险。而这个七岁的孩子,竟然会选择离家出走。这是一件多么需要勇气的事情,也足以可见这个亲子关系是坏到了如何的境地。
我告诉那位妈妈,他们的这种情况很严重。如果父母还不去调整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他们的亲子关系也只会越来越糟,而且孩子越长大就越难管教。那位妈妈居然很省心地跟我说,那你可不可以直接告诉我一些技巧。比如怎么控制孩子看电视。我先去试一下,看有没有效果。要是有效果的话,我再过来。
我强调,我们的心理咨询不是提建议。我们更多地看到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是什么样的原因在导致?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调整?我们会有一个详细的评估之后去跟父母探讨改善的各种可能性。
接着那位妈妈又跟我兜回来。可是我想要先学一点具体的方法去尝试一下。你可不可以先告诉我。而且,你们的收费真的好贵。
她的话已经是有点让我生气了。我还是耐着性子告诉她,不好意思,我们的心理咨询都是需要面询的。电话里面只能针对咨询做一个简单的前期沟通。心理咨询无小事,也没有花小钱办大事的道理。而且,她孩子目前的情况挺复杂,越早干预越好。到时真的出了状况,也不是区区几个钱可以买回的。
这位妈妈依旧不依不挠。你又不告诉我一些具体的方法,我怎么知道你们是不是有效果的。
听着这话,心里不由得一股无名之火。我很直接地告诉她,你知道为什么你的孩子对你有那么强的敌意吗?因为作为一个妈妈,你的任何付出都是有条件的。甚至,你都还没有付出,就开始想着要索取。就像现在,你都没有付出,也没有任何实质的互动就开始直接向我要建议。你觉得这样行得通吗?
那位妈妈就开始为自己辩解了。后来我就告诉她,你自己考虑一下。你现在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后来,我把这个情况跟老师们沟通。老师告诉我,你当时的感受说不定就是那个无辜孩子的感受。既愤怒,又无能为力。所以,只能选择出走。
最让人痛心的是,这位妈妈并没有丝毫的觉知。这里也只能暂且祝愿这对父母和孩子好运了。
上一篇: 心理咨询: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
下一篇: 家庭心理咨询:父母孩子间的错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