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父母就孩子的学习问题前来心理咨询,问题大多是关于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写作业不专心、经常出错,学习不够主动、拖拉、不做作业,还有的孩子会因为不喜欢科任老师就对学科不感兴趣,或者是在学校跟老师同学难以建立关系导致学习无法适从的。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习惯,家长想方设法去帮助纠正,但是似乎总显得无济于事。
那么,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在学校和家中里有偏差行为时,父母应该注意的有哪些呢?
如果是2---6岁的孩子(幼儿园时期)有以下几种表现,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是否感统失调。
一、反应迟钝,容易分心,注意转移困难,学习成绩不良。
二、语言发展迟钝,说话发音不清晰,速度慢;自我概念差,易出现行为问题。
三、极端或异常的害怕,过于胆小或过于胆大。
四、讨厌被触摸,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
五、好动而很难安定下来,易冲动,情绪不稳定,不易使自己平静。
六、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动作笨拙、不灵活,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
感觉统合失调更多是一个后天的教育及训练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做父母之前就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学等相关知识,就能了解这些新概念,养育孩子时就可以避免出现这些失误。
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来说,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如果孩子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产生,原因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希望获得关注、重视;
二、运用权力进行控制和逆反;
三、避免压力与表达愿望;
而孩子之所以运用权力进行控制和逆反,也是因为没有受到父母的关注和重视,或者是没有受到父母的尊重。一味关注孩子学习的家长看不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而且有时热切的希望孩子改变却往往适得其反。
作为父母,不要把孩子和学生混为一谈。如果父母仅仅把孩子看作学生,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他会害怕失去父母的关爱。孩子的内心会一直有这样的疑问:“我的父母是爱我呢,还是爱我考试所得的好成绩,以及那美妙的“好学生”称号?如果我没有好分数,我会不会一文不值?”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但是父母不是孩子的另一个班主任。在任何时候,父母都应该站在孩子一边,作为孩子的盟友,与孩子共同面对学业上的困难和挫折。并且父母要认识到,当孩子抱怨学校、老师或学习的时候,其实是在寻求帮助。这时父母要能一如既往、无条件地爱孩子,并在心理上给予承受着学习压力的孩子以安慰和帮助。无条件的爱是彻底、持续地爱一个人,而不计较他的行为、态度、成就或贡献。
当父母无条件地爱着孩子,不以成绩好坏为付出或收回爱的标准,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自然不会有行为偏差,不良的习惯也会自行得到纠正。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会觉得孤立无援、没有价值感、没有自信,甚至对父母充满愤怒和怨恨。孩子的这些情绪就会在学校转移投射到老师和同伴身上,孩子对老师愤怒时会表现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进而不喜欢他教的课程,造成单科成绩下降;对同学愤怒则表现为和同学不能友好相处、良好沟通,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良情绪导致孩子拒绝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友谊,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成长。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并得到父母生命经验的分享时,他的内心会感到安定和平静,心定则安,安则宁,宁则慧。
其次,无论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爸爸妈妈都要尊重孩子,关怀他。很多父母没有做到尊重孩子,反而一味在孩子面前强调家长权威,规定或命令孩子必需听从父母的指挥和命令,按照父母的要求和规则行动和做事。被尊重的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孩子也一样有强烈的被尊重的需要。对孩子真正的尊重是“以他原有的面貌接受他”。遵循“尊重而不放纵,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的理念,当父母真正地尊重孩子,就不会干涉他的自主权,扼杀孩子的创造性,也不会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和心愿的工具;当父母能够适时引导孩子认识规则和界限,孩子会明白什么是可以尝试的方式,可以冒险的范围,可以突破的限制;当父母能遵从孩子成长的身心方面的规律,了解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敏感期和心理阶段,协助孩子发展多元智能,那么我们孩子的未来将有无限的可能性。
作者: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 舒幼娥
上一篇: 学步期:两三岁的孩子也叛逆的吗?
下一篇: 家庭养育:有限制才有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