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溺爱是瓶慢性毒药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7-24 阅读数:1144
今天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小男生,七八岁的样子,和爸爸坐在座位上,爸爸一手搂着他,一手端着一小盒蛋糕,妈妈站在两人面前拿着勺子喂蛋糕给孩子吃。一开始我以为是孩子不方便自己吃东西,才由爸爸妈妈代劳,观察了一会发现不是,孩子两手交握放在腿上,并没有什么不便。过了一会孩子摇摇头,妈妈立刻奉上纸巾亲自为孩子擦嘴巴,爸爸则收拾好蛋糕盒子。没一会一家人就下车了。先不说在地铁内吃东西这种行为是否正确,这种溺爱的行为会为孩子的以后带来怎样的危害呢?
从家庭来讲
不懂父母的心思.不理解父母为你所做的一切.目中无人,认为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独苗,恃宠而骄.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四处碰壁后一蹶不振.处处都觉得很难,压力很大。
从爱情和友情来讲
不会珍惜爱人和朋友感情.认为恋人(朋友)对你所做所为都是理所应当.因为从小就是在
溺爱中长大.轻则好朋友很少.爱情不如意.重则是众叛亲离.
当然,如果是个聪明人的话,只要努力克制改变自己的缺点.成功也很容易.毕竟人都习惯性格脾气都是慢慢养成的.改也一样。
家长应该明白,对孩子的过分照顾与宠爱,有时就是一种毒药,他们给孩子的看似是爱,但这是一种没有营养的爱,或者是营养不全的‘偏食’的爱,他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求,也没有考虑到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这反而会害了孩子,使他失去了、或者推迟了通过锻炼获得能力的机会,而孩子在家中没有经历过挫折,一旦进入社会,自然就会受挫,进而难以承受自己的命运。这肯定不是家长爱孩子的初衷,但要知道,并非所有的爱都一定能带来家长所期待的东西,如果家里到处都是孩子可以依赖的肩膀,孩子就不用自己学着站立,今后收获的,只能是爱的苦果。
过分保护导致如今青少年某些生理、心理机能退化,一些家长一方面在学业上拼命给自己孩子“加压”,另一方面又为他们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便导致现在的孩子大脑“发达”,四肢无力。在舒适的环境中,青少年人体中的某些机能正在逐步退化。因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很容易得到满足,几乎不用克服什么困难,不用付出,也就没有发展。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用于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
父母溺爱孩子是什么心理呢?
看起来,溺爱仿佛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因为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
自恋。溺爱孩子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
成长需要,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无限制地在给予自己。
“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
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
溺爱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自己‘内在小孩’向外的投射。溺爱的父母将自己的‘内在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父母该如何防止过度溺爱孩子。
对孩子爱的表达要适可而止,不要什么时候、什么事情都围着孩子转,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凡事都必须以他为先。家长们要试着把关注的重心从孩子身上挪开,分散到其他人和事情上。
很多家庭因为工作的关系,往往会把刚出生没多久的宝宝交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带。隔代的这种抚养,往往会造成更多的溺爱成分,一般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比起由父母从小带大的孩子要更加娇生惯养。因此在孩子会记事之前,要尽早将他们带到自己身边。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们要硬起心肠说不。如果因为害怕孩子无休止的哭闹而一次次地妥协,孩子就会慢慢知道父母的软肋,今后再想要教育孩子就会很困难。只要在一开始就采取果断的态度,就能够避免放任孩子一直耍无赖。
孩子渐渐长大,家长们就要学着放手,让孩子独立自理。从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洗漱,到帮助家里打扫卫生、烧菜洗碗、洗衣服,只要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就让他们去做。不要事事都包办,不然的话孩子永远也不会成长成熟,而且会很懒惰。
不要像母鸡一样护着小鸡,这样的孩子只会一味躲在家里,根本没办法独立生存。要勇于把孩子推出大人的庇护,让他们走出家门,多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尤其是夏令营之类的,能够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