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来访者中,有不少难以与人建立关系的个案。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有机会陪伴他们走过生命中一段泥泞不堪的旅程,看他们在生活中辛苦却又执著地挣扎,感受他们曾经体验到的孤独、寂寞,为他们曾经历过的创伤而心酸、心痛,为他们一点一点勇敢突破自己的局限、踏上回归之路而欣喜……
阿芳是其中的一个。
阿芳是一个22岁的漂亮女孩,正在读大学三年级,她因为严重的身体不适、经常性的彻夜失眠、感觉生不如死等前来咨询。
在旁人看来,阿芳的三年大学生活过得平平静静,但阿芳的内心却有很多的苦恼,其中绝大部分苦恼来自人际关系。也没有什么大的人际冲突,好多年来,阿芳甚至没有跟人红过一次脸,更不用说吵架了。准确地说,阿芳的人际关系的题,恰恰就在于她几乎没有人际关系。例如,她的宿舍里共有六位女生,经常的情景是,那五个女生一起出去上自习、逛街、看电影,她就一个人在宿舍里。她们也不是有意拒绝她,而是忘记了、忽略了,她成了寝室里的可有可无的人,有也不嫌多,没有也不嫌少。 |
|
曾经有一个男同学追求阿芳。阿芳心里是很高兴的,但表现出来的却是无动于衷,这样的内外的反差,让别人难受,让她自己更难受。更难受的是她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这种待人接物的方式。那个男生后来对自己的哥儿们说,我把网上能够查到的追女孩的技术都用了,结果我的感觉是,我一个人在舞台聚光灯下表演,她却在台下的黑暗里不动声色地看着,就像我在自娱自乐一样。在男孩失望而去之后,这话传到了阿芳那里,然后她真的在校园树林的黑暗中呆了一晚上,不过再没有一个男孩自娱自乐的表演可看,而是她一个人自己看自己流泪。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到大三的上学期,连这样的日子似乎也过不下去了,她的状况严重到她不得不寻求帮助了。
阿芳说到她的童年:她不到一岁,就经常被送到外公外婆家寄养,每周被父母接回自己的家两、三次。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阿芳上小学。所以在七岁之前,阿芳对谁是自己的父母有一些混淆,她觉得外公外婆家才是自己的家,父母家是别人的家,有时候她还不太愿意跟父母回家。阿芳是一个能够很自觉的孩子,上学以后,根本不用父母督促,一个人坐在那里就可以把作业好好地做完。做完了作业,也就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了。所以家里在晚上日复一日重复的场景是,父母忙家务、看电视、交谈,女儿在做作业或者睡觉。阿芳回忆:“爸妈的关系很好,好得像是一个人,容不得任何人进入到他们之间,包括他们的女儿。看到他们那么亲密、默契的样子,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他们之间的第三者,这个家没有我一样地很完整,或者说会更加完整;对于他们,我像是空气一样的存在;对于我,他们也像是空气。”
现代的心理学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童年期的家庭环境决定的。的确,我们可以看到,阿芳的现状跟她的父母有很大关系。阿芳从小就是被忽略的,她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的关心和爱护,她习惯了被忽略,所以她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人际关系中,也在无意之中教会别人不要关爱她,从而忽略、遗忘她。于是她就一直陷入孤寂不能自拔。同样也有人际关系问题的何强,则是另外一种情况——
何强自2003年大学毕业,曾先后找了八份工作,每次都是由于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自动辞职,对于每一次辞职,他虽心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他从来不怪别人,只会不断责备自己,因为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
每当找到一份工作时,他都很想努力地干好,也总希望在工作中能与同事相处融洽,并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和态度。每当他看到别的同事之间无拘无束地有说有笑,轻松愉快地相互调侃,他就很羡慕。他非常希望自己能放开身心,与他们打成一片,可是他内心的情感却仿佛被什么压制住了似的,在人前总是一副古板、拘谨、不苟言笑的样子,因此,别人都不愿与他接近。他的思想压力很大,老是胡思乱想,总以为自己是一个讨厌的人。于是他的情绪变得很低落,伴随着深深的失落感,整个人渐渐地陷入了自悲自怜之中,人也变得敏感多疑,总是揣度别人眼中的自己,但得到的答案却是自我否定。因而当别人在一起说话谈笑时,他就怀疑他们是在讲他、讥笑他。他变得失魂落魄,反应迟钝,记忆力明显下降,无心工作,最后不得不自动辞职,以逃避的方式来获得解脱。
但是每辞掉一份工作,他就多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以致思想包袱越来越重,终于在辞掉他最称心的一份工作后,他的信心彻底丧失了。他没有勇气也不敢再去找新的工作,整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见人,总是把自己沉浸在过去不幸遭遇的回忆之中,强烈的挫折感和劣等感占据着他的心……
我让他谈谈他的家庭与童年。“我知道我的病是我爸造成的,我恨他!”我的问话触动了他的伤疤,他有些激动地告诉我,他爸的脾气很不好,动不动就发火骂人,不仅经常打骂他妈,也动辄打骂他,常把他骂得一文不值。在记忆中,他在家的日子大都是在争吵中度过的。
如同缺乏父母关爱的阿芳在大学生活中延续她与父母之间的人际关系模式,很少感受到父爱、对父亲充满仇恨的何强也在他的工作中延续他与父亲之间的交往方式。因为父亲的惩罚很严厉而且又是那么的喜怒无常,所以他从小就学会了通过竭尽全力讨好父亲来保护自己,但即使这样,也会常常遭打骂,于是他总会怀疑自己不够好。长大后在与人交往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屈就自己去顺从别人,不敢在人前随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愿,没有自我,所以尽管他喜欢交朋友,希望能与每个人融洽相处,但是他的古板、拘束、谨慎还是让别人不喜欢跟他交往,这时候他就感到深深的沮丧,以前的自我否定就都浮上来了。如此恶性循环,问题就都出现了。
之所以花这么多笔墨来描述出阿芳和何强他们的痛苦和矛盾,是希望朋友们,无论是已经有孩子的,还是将来会有孩子的,看到父母之爱对于孩子的重要性,看到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他的人生会多么灰暗。当大家都能够适当地表达出对彼此的爱,这个世界会美好的多。
上面只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方式。而对于阿芳和何强,问题已经存在,如果只是停留在这儿责怪父母、怨天尤人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找到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咨询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与来访者建立关系。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在咨询情境中,当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对于他们无条件的接纳和积极关注时,他们不良的人际关系模式就会受到挑战,他们会倾向于跟咨询师建立更加适应的人际关系,并以这种新的模式替代旧有的模式。
2、让他们了解是一些童年经历,包括父母之爱的缺失或者不适当的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们目前的状况,从而让他们不用过分内疚和自责,能够坦然一些地去探索自己的问题并面对这些。
3、利用一些咨询技术让他们回到孩童时的场景或感觉中,让他们看到即使是那么弱小的孩子,也还是可以有一些好的办法来保护自己,从而修正那些不良的经历。
4、给他们自己内心中创伤深重的小孩——童年时的自己积极的正面安抚,就像自己是他的父母,引领他、支持他、陪伴他,由此带给他们自己爱的感觉。有了爱,他们就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了。
5、在咨询的后期,待他们的情绪慢慢好起来,跟他们一起探讨他们父母的成长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在更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来了解父母,看清父母的状况,从而减轻对父母的怨恨。
阿芳逐渐变得快乐了,身体不适也慢慢消失了,也开始有一些人际交往了。在四个月之后,最后一次咨询中,阿芳告诉我,她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当一个人心里能够装着另一个人和已经装了另一个人时,那以后的路就要好走多了。我默默为她祝福。
经过六个月的咨询,何强心情轻松了很多,他说“在咨询过程中,我常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自信多了,又找到了新的工作,在这个公司,他跟同事们相处不错,他多了不少朋友,也少了许多委屈。同时,让人特别高兴的是,他跟爸爸的关系也好了许多。
舒幼娥博客:http://shuyoue.blog.sohu.com
上一篇: 心理咨询师支招:每个生命都是独特
下一篇: 处理亲密关系中的冲突——请记起真实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