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家庭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亲子家庭 > 好好爱你的孩子,否则她一路坎坷   亲子家庭

好好爱你的孩子,否则她一路坎坷

来源:广州红树林心理机构    作者:曾静文    发布时间:2017-02-20    阅读数:3059


一位妈妈留言说,孩子最近经常失眠、哭闹、有时候情绪还会失控乱喊乱叫,这是怎么了呢?


女儿甜甜,15岁,是一个容易紧张、怕生、容易掉眼泪的女孩,她最要好的同学将要转学到别的城市了。但是,不幸的是,她的妈妈对甜甜的悲伤一点也不理解。


甜甜(含着泪水对妈妈说) :莹莹要走了,以后我就没有好朋友了。妈妈:你会找到别的朋友的

甜甜:我在学校会很无聊的

妈妈:你会慢慢习惯的

甜甜:哦,妈妈! (大声哭喊)

妈妈:你都已经15岁了耶,还这么爱哭



当孩子被理解时,会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

甜甜狠狠地瞪了她妈妈一眼,跑回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这件事本来应该有一个更愉快的结局。孩子的感受必须认真对待,即使情况本身并不严重。


在甜甜妈妈的眼里,同学转学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值得伤心哭闹,但是她的反应不应该没有同情心。甜甜的妈妈可以对自己说:“ 甜甜很难受,我应该尽力帮助她,让她知道我明白是什么让她感到害怕和恐惧。我该如何做呢?把她的感觉再向她说出来。 ”


甜甜妈可以尝试这么说:

“没有莹莹你会很孤单的。 ”

“小宝贝,你现在已经开始想她了。 ”

“当你们习惯在一起的时候,分开是很痛苦的。 ”

“没有莹莹在,上学对你来说是很无聊的。”


这样的回答会让孩子感觉到我的感受是有人理解的。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她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当孩子被理解时,她对父母的感情也会加深。对孩子受伤的情感来说,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药。 当我们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她的感受时,孩子内心会有更多的力量去面对生活。


马拉松式的说教和批评孩子只会离你越来越远

有些父母常常因为跟孩子的对话而感到失望,因为她毫无头绪,就像那段著名的对话所说的那样。“你要去哪儿?”“ 出去 。”“ 干什么?”“不干什么。”那些喜欢说教的父母很快就发现这样会让人疲乏不堪,就像一位妈妈说得那样:“ 我一直努力地跟我孩子讲道理,说到我脸都绿了,但是她就是不听我的,只有我冲她喊时,她才会听我说。 ”


孩子经常拒绝跟父母对话,她们讨厌说教,讨厌马拉松式的教育,讨厌被批评,她们觉得父母的话太多了。我12岁的小表弟对他的妈妈说:“为什么我每次问你一个小问题,你都要给我那么长的答案?”他向他的朋友倾诉说:“ 我不喜欢跟我妈妈讲话,只要我跟她说,她就停不下来了。 ”


 一个对此很感兴趣的心理学者无意中听到一段父母和孩子的谈话,他发现,她们两个人几乎都不听对方在说什么,她们的谈话更像两段独白,一段充满了批评和指令,另一段全是否认和争辩。这种沟通的悲剧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缺乏相互尊重;不是缺乏才智,而是缺乏技巧。父母要先学会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你。



沟通是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  

和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另外,还要有技巧:同时要照顾孩子的感受;要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和看法。


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时,她是听不进任何人讲话的。她不会接受任何的意见或安慰,也接受不了任何批评。她希望我们能够理解她心里在想什么,希望我们明白在那个时刻她的感受是什么。而且,她希望不用完全说出自己的遭遇,我们也可以理解她。她的情绪只会透露一点点,最好是不用描述也能够理解她。


那我们怎样知道孩子的心情呢?我们应该看着她,耐心听她说话,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情感经历。知道孩子在人前感到羞愧时的感觉,告诉孩子我理解你的感受。


我们尝试这么说效果可能会更好:

“那一定非常尴尬。 ”

“那个时候我想你肯定很生气。”

“那个时候你一定很恨她。 ”

“那一定很伤你的心。”

“这对你来说真的很糟糕。 ”



但很多时候,当孩子情绪奔溃时,家长往往意识不到是因为不安的情绪导致了那样的行为。在纠正她的行为前,一定要先处理她的情绪问题。


既然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很难,那么如果父母能够学会倾听在她们愤怒的外表下所隐藏的担心、失望和无助,或许帮助会更大。父母不要只针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尽可能关注她们心烦意乱的情绪,帮助她们应付难题。只有当孩子的心情平静时,她们才能正确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举动——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正确的举动就是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能够听得进别人的话。


作为成年人,我们曾经是孩子的时候也会感到伤心、愤怒、害怕、困惑或者痛苦。在这样情绪激动的时刻,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聆听和理解更让人觉得有力量了。对我们成年人是这样,对孩子也是一样。要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说教和意见,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去给予孩子慰藉,帮助她们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