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段时间,ayawawa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大部分媒体以及自媒体的争论。虽然说大部分局外人的枪口都一致对准了ayawawa,但因为这个事件而产生的一些讨论却也是层出不穷。而红树林的两位咨询师,周弗逸老师和刘永广老师都分别对这个事件做出了不同的见解。该文章是由刘永广老师亲自撰写
ayawawa已经被封,没有争辩能力,按说不应该老是指责她。大家群起而攻之,是因为她说错了话,举错了例子,却较少有人正面回应她那颇受欢迎,也颇为流行的理论——高MV和低PU。较少人谈的原因,或许是因为这两个理论比较科学的缘故吧,毕竟有进化心理学这个心理学分支在支持着。
高MV和低PU理论本身很难反驳。一个人有较高的MV(mate value),也就是较高的“婚姻市场价值”,较低的PU(Paternity uncertainty),也就是“亲子不确定性”,显然会有更好的市场。大家注意,PU只适用于女性,因为男性不确定女人怀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的,而女人是确定的。因此女性的PU高,容易引起男性的猜忌和不满,而女性PU低,男性就比较安心。因此,这个理论常常用来指导女性,这也是为什么ayawawa总是强调女性的优势。什么会影响MV,什么会影响PU,就引出一大堆的条件和行为指南。具体是什么不重要,简单概括:如果你年轻漂亮家境好,又显得矜持不乱来,你就会极受欢迎。听起来很合理吧?但这等于把每个女孩都往电视剧女主角方向引导,偏离真实的生活。
首先,高MV和低PU的设定符合大众心理,毋庸置疑。但是这种东西是进化使然的,每个人内心都有,是基本设定。那么谈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太大意义。这就像每个人天然都有爱美之心,既然如此,谈有何用呢?这类偏生理层面的设定,改变起来非常困难,迎合起来也伤害很大。比如许多女孩子为了变美,去整容。但许多女孩子已经足够美了,还继续去整容。我认为,整容其实只对长相非常差的女孩子有积极作用。大部分女孩子,长相及格线以上,性格气质更加重要。更重要的是,有一些整容后的女孩子会后悔,觉得自己的模样变了,自己都无法认同自己了。更有甚者,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变假了,自己无法接受自己以虚假的非自我的面目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看,生理层面的改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其次,基本设定并非只此一家。以为高MV和低PU是基本设定,而忽略其他更重要的基本设定,就是重大失误。比如,依恋模式。这是精神分析家发现,经由科学家证实之后提出的一种基本设定。人人生而具有依恋的欲望,跟人建立关系的欲望。但是婴儿的天生气质和后天的抚养环境会影响婴儿的依恋模式。有些依恋模式是安全的,有些依恋模式是不安全的。依恋模式一旦形成,就会持续终生,除非有重大事件的干预,比如很成功的恋爱,或者心理咨询。
再次,高MV和低PU的养成不过是教给人如何去找一个价值更高的对象。基本假设就是人人都想要找价值更高的对象,就像假设人人都想要更多的钱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并非人人都想要更多的钱,也并非人人都想要更高的价值,这种类似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忽略了人的情感、人的潜意识等更加重要的内容。实际上,人是非理性的。就像房子,人们或许想要更大更美的房子,但是人们更想要有能力住在房子里面,享受居住的舒适,家人的陪伴,天伦之乐。一个人有再多别墅,如果没有享用的能力,晚上失眠,白天焦虑,也没有意义。可以说,更高价值的对象就像更好的房子,而依恋能力就像享受房子的能力。不可否认的是,人们享受房子的能力,跟房子的大小贵贱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一个人跟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跟她的MV和PU都没有关系。
总结一下:有人告诉你,他在自己的房间无法安眠,你的建议却是换一个更大的房子。人们因为无法建立亲密关系,无法维持亲密关系,无法容忍亲密关系的中断而寻求帮助,你却让她提高自身价值,吸引更多人来,就好像她本来无人问津一样。
实际上,许多女性之所以“剩下”,恰恰是因为她们太理性,价值太高了。她们看不上追求她的男性,只在理性层面挑选,恰恰阻碍了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她们“剩下”并非因为价值低,没人追求,而是因为无法跟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这是一手好牌不知道怎么打,你再怎么换牌,换再好的牌,没有太大意义。
婚姻作为改变命运的方式或者作为一种交易,是在生存模式下的选择。但是那些可以付出高额咨询费的女性,早就摆脱了生存模式,他们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心理满足,也是人类生而有之的情感依附的需要。这是她们作为一个人,理应享有的权利。心理咨询应该帮助他们发展出这种能力,这种享受亲密关系,依附另外一个人的能力。凡是通过心理咨询获得了建立亲密关系能力的人,立刻就会抛弃ayawawa的理论。
上一篇: 父亲的复仇:从崔永元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