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采访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咨询师采访 > 创始人首席心理咨询师舒幼娥——个人专访   咨询师采访

创始人首席心理咨询师舒幼娥——个人专访

来源:红树林    作者:红树林    发布时间:2018-10-14    阅读数:2815

红树林创始人首席心理咨询师——舒幼娥


创始人首席心理咨询师舒幼娥——个人专访

擅长方向:焦虑、抑郁、强迫症、人际关系等问题;婚姻情感问题;儿童青少年的网瘾、厌学、人际关系、焦虑抑郁问题;咨询师的体验分析、督导


学历背景: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学士


问题一:我通过老师您的经历了解到,您硕士期间是学习临床心理学的,那是什么促使您离开了医院的工作去创办红树林咨询机构呢?


舒老师回答

我本科的专业是心理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心理咨询有很大兴趣。我的心理学本科是在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完成的,之所以会选择去暨南大学念临床心理学的硕士,是基于我觉得我在本科的学习期间缺少一些病理和医学上面的知识。因为我的导师,他是一个精神科医生,同时他也做心理治疗。所以我觉得硕士期间的学习比较有效地补充了我本科期间在师范院校学习的比较偏教育方向的心理学所缺少的部分。


读硕士期间我在医院实习了两年,之所以后面会创办红树林,最核心的原因还是我想要做真正的心理咨询。我在医院工作的时候发现,医院的心理咨询好像只算是一个比较边缘的治疗办法。因为我2004年毕业的那个时候,医院里面是没有怎么做心理治疗的,或者在做的心理治疗数量也是非常少的,而且当时绝大多数这些心理治疗都是不太被认可的。


硕士毕业之后我又去了大学工作,但是在大学里面的心理咨询更像是一个行政上的设置,离我想要做的心理咨询还相差一段距离。所以在大学工作了半年后,在发现社会上已经有心理咨询的需求空间的时候,我就离职并且开始从事专业的心理咨询的工作。


在一家私营的心理咨询机构工作了差不多两年之后,我发现好像很多咨询公司的体制,设置里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在2006年十二月份的时候,我和另外的两个心理咨询师一起成立了红树林心理咨询机构,希望由我们这一群专业的咨询师,打造一个更专业的平台,拥有有更优化的设置。




问题二:那么在医院工作的经历,对您后来的咨询工作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舒老师回答:

我觉得这一部分经历对我自己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的咨询师,如果没有医疗方面的训练的话而能够去医院实习一段时间,我觉得这对咨询师的成长是非常有用。因为首先生理是心理的基础,例如有的孩子本身存在一些多动症,那多动症会给孩子在生理上带来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如果我们仅仅把孩子身上有的状况归结为心理上的问题,那么就会曲解很多事情,也会耽误问题的解决。所以在我们的日常遇到的非常多的心理问题里面我们会看到,假如不了解他的生理状态,是没有办法很好地将案例推进下去的。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患有抑郁症的人来寻求咨询。来访者可能只是认为自己心情不好,但是从生理的角度可以知道:当一个人的低落情绪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后,这些情绪会导致抑郁症的产生,与此同时大脑里面某些神经递质的分泌会发生变化,例如五羟色胺的分泌下降。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来访者在思考时非常容易地陷入到比较极端,低落,钻牛角尖的状态。如果在这期间的咨询来访者是没有服用药物的话,往往咨询师会觉得非常的无力,因为无论咨询师讲什么来访者都是听不进去的,他也很难去理解他自身的状况。


所以当我具备了医学上的一些知识,让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可以根据来访者的状况分析他是否需要服用药物。对于一些需要药物配合治疗的来访者,可以及时建议他去寻求医生的药物。与此同时,心理咨询主要是从来访者对自身的了解,或者调整他的性格特点的这些方面去工作。在认知层面的调整和药物配合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就我们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我们咨询师是不允许做心理治疗的工作。假如来访者本身患有抑郁症,而咨询师缺乏病理性的知识导致没办法识别出来访者的症状,让来访者只是做心理咨询而没有建议他用药的话。这种情形其实是有些法律上的风险的,比如患有中度抑郁症的来访者是存在一定的自杀风险的,如果作为咨询师我们没有给他一个指引,说明他需要去医院用药,如果来访者后面出现了自杀的状况,咨询师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对于咨询师自己也是非常不利的。




问题三: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舒老师您在您的咨询工作中有遇到过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吗?一般引起青少年自杀倾向的原因有哪些呢?


舒老师回答:

我有遇到过不少想要自杀的青少年,通常他们会有这个状况,其实是因为已经到了抑郁症的状况了。但是每个人的自杀的原因是不一样的,通常一个人的行为受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具体地来说的话,一些从小的家庭不和睦,家庭的条件比较差,还有本身的读书学习的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可能会倾向于出现更多的问题。如果再加上孩子本身的个性特点方面的因素,比如说心理比较脆弱,抗挫折能力不强等。这些状况都是指向他有可能出现一些低落的情绪,甚至自杀的原因。



问题四:在预防青少年自杀的问题上,您认为家庭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呢?


舒老师回答:

在家庭里面,如果青少年已经出现了自杀的念头、想法,或者父母已经观察到孩子出现了很低落的情绪,比较厌世的这些言语,包括不去上学,或者是不想要出门等等状况的话,父母就要注意可能要带孩子去医院的心理科或者是来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我们不能让孩子迅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是出现问题的时候积极地寻求解决,是不会让问题继续延续下去的最好方法。


在这里多说两句,很多家庭,对于孩子去医院做诊断,或者是对孩子药物治疗的这件事情非常抗拒。但是不得不说药物,确实是能够快速协助孩子调整情绪的一个办法。因为当孩子处在抑郁的情绪里面的时候,他已经有一些生理上的改变,如果持续在这个状况里面不去用药物调整,要做到缓解孩子的情绪的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及时用一些药物来调整对于孩子的状况是会有帮助的。


而且在非常抑郁非常低落的状况里面,孩子有可能会选择自杀,万一自杀成功的话,我们就真的没有其他的机会去挽救了。所以能够积极的去寻求治疗,即使是药物的治疗也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另外一方面,药物的治疗只是暂时的帮助孩子调整,从根本原因来看,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他的日常经历了些什么?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模式来应对日常的问题,而导致他有这么多的困难和这么多的觉得无法解决的东西,这个往往就是心理咨询里面需要来处理的问题了。所以如果是父母能够在孩子有自杀的倾向的时候同时寻求药物的治疗和心理的治疗,这个对孩子帮助是非常大的。






问题五: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父母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更有效的沟通呢?


舒老师回答:

我认为有效沟通的核心在于,日常生活中大家允许有不同意见和不同看法的存在,大家允许有不同的需要的存在。如果说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话,无论说什么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没有冲突的,那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需要再去沟通的。所以通常说有效沟通,我觉得不是在于只是同意对方的想法或者看法,可能更多在于,尽量的去理解双方的想法。父母理解孩子,他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怎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孩子也去理解父母,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会这么想。如果亲子双方能做到这样,那在日常生活中亲子之间会更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