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里蕴藏着最新的解压方法,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今年三月份, 各类的“xx夸夸群”在网络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各路网友为此乐开了花。
“夸夸群”,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花式夸你的微信群组,有的群名就叫“夸到退群”。
在这里,午睡起晚了,也会有人夸赞“睡眠真好”,亦或是你学习了一下午,也会有群友夸赞称“能抵制住外界的诱惑而认真学习,说明您是一个自制力很高的好孩子”。
夸夸群除了在高校火热以外,还有电商平台商家推出了“夸人服务”。有记者调查发现,花费 20 元购买服务后,便会被拉进一个群里,群里人会从长相、性格等各个方面夸赞购买服务的人。
而“喷喷群”反之,在群组里大家会不留余地的“喷”你,让你清楚地认识自己。
说起这件事的起因,其实还蛮奇妙的。
起因是在虎扑这个体育软件上,不同的球迷向来不和,各种比赛或是各路球星一有风吹草动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一场网络上的“世纪大战”。随着上一年NBA总决赛打响,两路球迷的骂战一触即发,但由于体育论坛上的一些发言限制,这类人便把战场移到了微信群里,随即迎来了一场各路网络喷子的“世纪大战”。
随之,各种不同的“喷喷群”也就此冒了出来,比如“吃香菜,不吃香菜互喷群”“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互骂群”等等。
目前包括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出现了类似“夸夸群”和“喷喷群”的群组。
在3月17日晚,清华和北大开展的辩论赛中,作为正方的清华大学,支持大学生们加入“夸夸群”。他们认为,通过安慰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消解不开心的情绪。
反方北大学生则认为,社会压力太大,不能只是通过求安慰解决问题。相反,学生更应该在批评声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并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才更能适应社会发展。
其实,被夸赞、被批评的人都明白,“夸”是言不由衷,“喷”是虚张声势。无论“视角夸夸群”还是“喷喷群”,都是虚拟社交场所,夸奖与被夸奖、批评与被批评的人,匿名互动,彼此陌生,但从心理感受的影响来讲,被夸赞,被批评都有心理治疗的作用。
为什么“夸夸”和“喷喷”会有解压作用?
广州心理咨询师为您解答
“夸夸”&“喷喷”的心理治疗作用
弗洛伊德在1920年的《超越唯乐原则》一书中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这一组相对的概念。
生本能表现为一种生存的、发展的、爱欲的力量,代表潜伏在生命自身内的一种进取性、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动机性内容,夸夸群,不管夸人或被夸,都满足了人们被爱的愿望,是生本能的表达形式。
死本能会表现出侵犯或者自毁,当它转向外部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破坏甚至毁灭性的行为,它也会转向人自身内部而出现自毁现象,如日常生活里的自虐、自残,甚至自杀。喷喷群满足了人们攻击和被攻击的愿望,是死本能的表达形式。
生本能和死本能,两种本能虽然作用相反,但同时并存,此涨则彼消,此消则彼涨。
所以夸夸群和喷喷群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内心的本能愿望。(情绪咨询)
从心理感受来讲,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欣赏,被认同,满足被理解,被接纳的渴望,如果在生命经历中缺少夸赞,被夸赞对心灵有滋养作用。当我们接受夸赞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被认同与被理解的感受,内心进而得以满足。
如果从心理成长角度来讲,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局限性,需要不同的视角来拓展自己的认知空间,促成我们的成长,突破我们的舒适空间。当我们被批评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走出舒适圈。
夸赞和批评都是一门艺术
心理咨询研究,20岁至30岁的人群精神压力最高,年轻人成为各年龄段压力之首,他们面临升学、就业、择城、婚姻等多重人生选择。另一方面,年轻人现在有更多的欲望去发现自我、展现自我,更渴望得到被认可。
在现在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下,许多人缺乏有效的方式和足够的个人时间去释放自己的压力与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同时,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社交媒体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渠道。说到底,这些各类的“夸夸群”与“喷喷群”其实是在社交媒体演变过程中的一个产物。
“夸夸”与“喷喷”这一类群终究是一些情感发泄(广州情感心理咨询)的出口。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要面临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夸夸或喷喷,或许能是抚慰心灵的灵药,但却并非是走出困境的解药。
其实,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生活中,夸赞和批评不仅是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还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感受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