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手机编辑朋友圈文字或图片的时候,我总是思前想后、逐字斟酌,担心得罪什么人,或是显得自己不够聪明,不够漂亮,不够有品味······
发了朋友圈之后,一直抱着手机,看看有没有人给我点赞,
没有人点赞的时候,我会感到很羞耻,觉得自己很糟糕,默默把内容删掉,
有人给我点赞的内容,即使过后发现里面有错别字,或是其他一些不妥当的地方,我也感觉很宝贵,舍不得删掉。
如果某些内容,得到比较多的评论和点赞,我会特别记在心里,总是不自觉地想多发一些这类的内容。
我其实挺不喜欢这样的,这种行为让我觉得自己又虚荣又卑微,我为什么要这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呢?”
在每一个人心里,都有对被赞同、被认可、被欣赏、被重视的需求。
成长于良好环境的人,容易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即使所处的环境不是很好,也比较能够坚持自我。
而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这些需求被压抑,或是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对于自己,就很难形成稳定的、客观的评价,容易过分依赖或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得到赞赏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是好的,是有价值、受欢迎的人···
·得不到认可和表扬,我就是不好的、惹人厌烦,没有存在必要的人···
因为赞赏时有时无的关系,当我们的自信水平,总是处于忽上忽下的情况时,就容易产生恐慌和不安全感,经常担心自己不能被某些人、某些群体接纳,会遭遇排斥和孤立。
有时候我们为了持续得到父母、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关注和称赞,可能会做出各种超出自身需求、甚至是略显疯狂的事情。
在当下时兴的网红经济里,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主播们为了搏出位,可能会做出过度整容、吃怪东西,浪费粮食,折磨小动物等等,无下限地消费和炒作的行为,这些看似极端和疯狂的行为背后,往往埋藏着很多人心里的恐惧:
我必须迎合满足他人的喜好和需求,否则,我就会被厌弃和羞辱。
当你感觉到,获得他人的赞许,会使自己感觉好一些,并因此不断付出努力的时候,其实你真正在做的,是把自己一步步推入抑郁的陷阱。
从迎合讨好,发展到抑郁,是有一个完美闭环的:
·一开始,你试图揣摩别人的心意、尝试变成别人想要的样子,但是好像不太成功,会有这么一些时候,你可能感到在失去了别人的喜爱之余,连带着也失去了自己,在自责当中,还感到了羞辱。
·你回避自己的需求,压抑自己的愤怒,想用过分包容来获得别人的认可,但是很遗憾,别人好像已经习惯了你“老好人”的人设,习惯了剥削和压榨你,你的任何一点反馈和不满,都会招致白眼和忽视,
·最后,你感觉自己像一堆垃圾,没有人尊重你,也没有人关注你,为了回避这种难受的感觉,你感觉除了加倍努力地去逢迎讨好,没有其他任何的出路,因为你感觉好像得不到他人的赞同,就无法凭自己去做任何事情,所以我们必须确认自己所做的,都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
这样循环往复的行为模式,会让我们的自我价值感不断降低,以顺从作为讨好的手段,求取赞赏的关注的期待,在现实中不断落空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就会累积很多不敢表达的愤怒与怨气。
佛洛依德认为,压抑的愤怒会导致抑郁,抑郁是愤怒内化的结果。
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轻度抑郁的状态时,在人际关系中会有更多的讨好行为,而随着抑郁的程度加深,他们不再相信讨好能够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讨好的行为就逐渐减少和停止了。
当我们感觉总是不自觉地用牺牲自己、迎合别人的方式,去获得关注和称赞的行为,让自己痛苦和疲惫,却又好像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去摆脱这种行为惯性的时候,可以尝试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咨询师会帮助你,在一段安全、温暖、稳定的关系中,培养心理的能量,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小程序预约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