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抑郁症之前,我感觉自己是个挺不错的人,周围的人都挺喜欢我的,现在我对从前的一切都充满怀疑。”
抑郁的时候,我们害怕的是失败,落后于人;害怕自己不被赞同,不被接受;害怕丧失周围事物的控制,受困于不快乐的环境;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我们对人际关系感到强烈的怀疑、恐惧和痛苦:
“朋友们真的喜欢我吗?他们是不是假装友善,其实心里很看不起我?
“我真的爱家人吗?如果爱的话,为什么和他们在一起会让我感到这么难受?”
我们持有的某些消极的基本观念,例如:我不值得爱、我比不上别人、别人是不值得信赖的···等等,容易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体验到失败感、被抛弃感、丧失感。
这个时候,即使我们知道一些大道理,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可能也是无济于事的。
抑郁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对于“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区别,是很模糊的,我们可能会分不清楚,现实是否真的有我们认为的这么糟糕?即使我们理性上知道,事态的发展是向好的,我们也很难真的去相信。
这种对于负面信息的敏感和偏向,并不是因为我们愚蠢,而是因为抑郁改变了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 人际系中的某种特定类型的事件,会让我们的强烈的威胁感之下,进入一种防御性的、不理性的状态。
这种状态,会通过以下的“三部曲”,摧毁我们的人际关系网络,让我们独自在痛苦中,越陷越深。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需要彼此的关心、照顾和情感上的支持的。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感觉到低落、悲伤、难过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别人的鼓励与安慰,能够得到关系亲密之人的拥抱和碰触,会让我们感到放松、平静。
可是,如果我们选择长期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觉得自己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就无法弄清楚,什么时候应该向别人求助。
当我们觉得“什么都要自己解决”,而自己又确实无法做到的时候,就很容易陷入抑郁状态之中,而阻止我们向求助的,可能就是以下的这些想法:
“我是别人的负担,只会给别人麻烦”
“没有人会真的关心我,我永远都是孤身一人”
“需要别人,是自私的、幼稚的、可悲的、无能的表现”
事实上,理解、接纳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在沟通中表达出来,并获得别人的帮助,对心理健康是极为重要的。在这一过程中的障碍,除了我们对自己情感需求的压抑,还有一些我们对他人的偏见···
当我们处于抑郁的状态时,可能无法很好地与人沟通,让别人理解到我们目前的处境;
而我们身边的人,对于抑郁的理解,或是有所偏颇,或是比较疏浅,就算我们清晰地表达、发出了求助的讯号,他们大多数时候,即使理解了,可能也是爱莫能助的。
当这种情况,多次发生之后,我们可能就会形成以下这些观念:
“别人都很忙,没有时间也没有义务帮我”
“别人是无法理解我的”
“如果我一直去麻烦别人,他们会感到困扰和厌烦”
需要他人是我们本能的一部分。即使当我们感觉到,好像没有办法从别人身上得到帮助的时候,也会想要通过一些方式,把他们留在身边···
当我们认定自己无法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的时候,可能就会转而将自己的需求,投射到他人身上,去考虑他人的需要。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出现的想法是:
“我必须要努力付出,他们才会愿意和我交朋友”
“自我牺牲是一种美德”
“要想别人对我好,必须先付出成倍的努力”
不管怎么去美化自我牺牲的行为,当付出和收获不平衡的时候,我们心里都会感到不舒服。如果诚实地去审视自己的行为,就会发现,我们可能有意无意地在扮演一个“没有需求的好人”,想要借此获得别人的赞赏和需要,让自己感觉更好一些。
但是,当我们发现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带来期待中的回报时,可能就会觉得别人欺骗、利用了自己,从而可能对所有人,都产生一种绝望的不信任感。当大脑被绝望所充斥,我们也就彻底地被推入了抑郁的深渊。
陷入抑郁的人,一开始可能会尽力去掩饰自己的抑郁状态,但是抑郁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很难掩藏的:我们可能会变得冷漠、乏味、反应慢、容易发脾气、常常拒绝回避别人、尖酸刻薄,攻击性很强。
其实,这些都是抑郁的常见反应,引起这些反应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心里,有着自己无法面对和处理的矛盾冲突,也有可能是我们心里,藏着对他人的怨恨,和对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愤怒。总之,患上抑郁症并不代表你是一个糟糕的人,如果你愿意,可以暂时把自责的想法放一放,尝试去思考如何对现状做一些改变,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小程序预约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