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拼命加班,来想证明自己,......
“我总是和亲人朋友说我很忙,没空联系他们,......”
“我忍受不了空闲的时间,一闲下来,一定要找点事情做,......”
“虽然我做的比一些人好,但是总觉得这算不了什么,别人夸我的时候,我会感到很心虚,我觉得他们要么就是被我的表现出来的假象骗了,要么就是处于什么目的在骗我,......”
“冒充者综合征“,是一种否定自我能力的倾向,指的是一个人在已经获得了客观标准上的成绩或成就后,却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获得成功,自己获得的成就,都是运气,或是通过伪装、蒙蔽他人达到的,害怕被人发现自己“真实”的一面。
不管得到怎么样翔实的证明,不管获得的成绩多么出色,丝毫都不会减缓,甚至会加重焦虑和恐惧--就像是恐高的人爬山,爬的越高,就越害怕。
这种困扰,会让人很难受,有一部分也是因为,它很难被人理解,与人说出来,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在变相地炫耀。
有时候,我们理智上很想相信自己,可是又好像真的很难用理智说服自己不要有什么感觉,获得的多了,感觉上却越来越差,要怎么办?
是我们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最主要的工作,是保护我们的安全,而在环境是否安全的判断上,它更相信情绪,而非理性。
当我们自我评价很低,很害怕别人一旦发现自己的“真面目”,可能就会采取“完美主义”作为一种提前防御的机制,试图堵死所有可能会被别人挑剔、攻击、指责、嘲笑或抛弃的可能。而当我们处于竞争性很强的学习或工作的环境中时,焦虑和恐惧的程度就会更加严重。
“完美主义”可能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渴望得到父母认可而不得的情绪,延续到成年之后的变化形态,在很多父母心里,只有孩子做到“最好”、“完美”,才值得稍微表扬一下,在这稍微的表扬过后,还要有更多地“鞭策”、“泼冷水”,以免孩子“得意忘形”、“骄傲自满”......
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这是它得以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不断延续的原因。但是,这种“激励”到了一定程度,尤其是在我们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却还是摆脱不了自我评价低的感觉,就会变成沮丧、低落、迷茫,空虚,伴随着焦虑和恐惧,会不断向内噬咬消耗我们的精神能量,形成“冒充者综合症”。
知道了“是什么”、“为什么”,接下来规矩就该是“怎么办”了。
不过这个部分有点难做到,原因在于,可能有人觉得,这种机制对自己来说,利大于弊,虽然感到痛苦,却不太想要改变什么。
如果希望可以发生一些根本性的改变,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如果只是想稍微缓解一下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这里教给大家3个小技巧:
关心、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建立在认知到自己是一个(可能会痛、会病、会有各种弱点)“人”的基础上的。
有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是“铁打”的,是没有情绪、没有感觉,甚至不需要吃饭睡觉的“学习机器”、“工作机器”,......直到,身体出了问题。
可能是一次感冒,一次胃痛,久坐之后颈肩、腰的僵硬酸痛,让我们在不得不停下来,暂时放下工作,突然意识到,生活好像失去了意义的瞬间,才深切地感觉到之前一直被累积压抑的,好像永远实现不了愿望,也停不下来的痛苦。
或许我们也可以在没有这么痛的领悟之前,多一点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问问自己:有什么什么想吃的,想做的,可以让自己放松舒服一点的东西,例如唱歌、烹饪、散步,每天专门留出15~30分钟来做这些事。
当我们开始批评自己,为犯过的一些失误懊悔不已,觉得别人会对自己失望,察觉到我们“根本不像表现出来的那样优秀”的时候,先按一下暂停键:
深吸一口气,尝试描述自己此刻感受到的情绪;
再吸一口气,尝试解释一下,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
最后一口气,尝试问问自己,这些情绪,和一直主导自己的执念、目标,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当我在忙碌的时候,我是真心地想去做这些事吗?
当我有所收获的时候,我会感到充实和满足吗?
假设,眼下的这些目标和期待达成之后,我会变成怎么样?我的生活会变成怎么样?我的人际关系会变成怎么样?下一步要怎么做?
这些问题突然思考起来,很容易感到混乱,可以尝试用书写的方式,用诚实的态度,尽量详细地写出自己的答案,在书写的过程中,写完后再看的时候,相信你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如果在个人成长方面遇到了困扰,也可以尝试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改善哦:)
上一篇: 广州心理咨询—不相信任何人是心理问题吗?
下一篇: 焦虑的本质是什么?|广州焦虑情绪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