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抑郁焦虑 > 相比起自然景观来说,都市环境肯定让人压力更大吗?   抑郁焦虑

相比起自然景观来说,都市环境肯定让人压力更大吗?

来源:红树林    作者:罗琪    发布时间:2021-09-28    阅读数:913
实际上,相比起绿色植物,环境的美观水平可能更影响人们容易感到疲劳的程度。不过,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呢?

当我们感觉到压力大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种建议是:

“到大自然里面走走,看看绿色植物,心里会感到更放松、平静一些。”

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也支持类似的观点,认为都市环境中有更多会吸引人注意、刺激人感官的的成分,人造景观就是比自然景观要更令人疲惫(Roger,et al.,1996),闪烁的灯光、街道的气味、嘈杂的声响,这些都是大脑需要处理的多重信号源,因此,一个人走过一条街道,要比走过一条林荫小道要感觉更疲劳。(Burtan,et al.,2011)。


不过,最近一位心理学研究者,对“都市环境就是比自然环境更容易让人疲劳”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她提出了一个预设:


一个环境是否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不在于它有多少“人造物”,而在于身处环境中的人,是否喜欢这个环境,对待环境中的物品是怎么样的态度。

为了验证这个预设在多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她招募了50位受试者(大部分是20~3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邀请他们进入到实验室中,走过一段墙上投射了50张城市街景和50张自然景色的通道(先看到街景还是先看到自然景的顺序是随机的)

这段路程全长15米,所有的图片在测试前都通过了真实性测试(被另外招募的一组独立受试者认为是极可能出现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场景)。

一些参与者被指示要一边走,一边记住看到的图片,而另一些参与者则在走完之后,被问到走路时看到图片时感到不适的程度。

每位参与者身上都有佩戴有测量设备,实时追踪着受访者的走路速度、迈步的距离,从侧面提供有关参与者大脑(注意力、记忆力)疲惫程度的客观数据,以及走过每一幅图像时的身体反应变化,之前的研究发现,当身体感到疲劳时,人走路的速度会变慢,迈步的长度也越短。

实验结果发现:

从整体上来看,受访者走过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速度并没有明显区别,反倒是那些被受访者评价为“不舒服”的图片(无论是城市景观还是自然景观),“不舒服”的程度越高,受访者走得越慢,感觉也越累。


从侧面证明了--

都市景观并不总是比自然景观更让人疲惫,相比起绿色植物,环境的美观水平、舒适水平可能更影响人们容易感到疲劳的程度。

也就是说,减压并不一定要去到大自然中,将周围的环境收拾得漂亮一些,舒服一些,可能要比跑到公园、山上去要感觉更放松。

当然了,绿色植物的环境,确实可以提供一些不能替代的健康益处,例如,提高身体的免疫力(Andersen,2021),不过,如果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不太具备经常与大自然相处的条件,那么,找到一个自己觉得美观、舒适的地方(例如,一个房间,一个小角落),在那里待上一会,或者找一些美的东西,例如喜欢的雕塑、画作、可爱的动物照片等等,精神紧张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可以帮助我们紧绷的神经稍微松弛一些,恢复一点能量。


《卢浮宫大画廊》:画面中央的这个小伙子,坐在满是艺术品的画廊之中,却对着门口外面写生,这是为什么呢?



·参考资料·

Andersen, L., Corazon, S., & Stigsdotter, U. (2021). Nature Exposure and Its Effects on Immune System Functioning: A Systematic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18(4), 1416. doi.org/10.3390/ijerph1

Burtan D, Joyce K, Burn JF, Handy TC, Ho S, Leonards U. 2021 The nature effect in motion: visual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scenes impacts cognitive load and human gait kinematics. R. Soc. Open Sci. 8: 201100. doi.org/10.1098/rsos.20

Roger S. Ulrich, Robert F. Simons, Barbara D. Losito, Evelyn Fiorito, Mark A. Miles, Michael Zelson, Stress recovery during exposure to natural and urban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Volume 11, Issue 3,1991,Pages 201-230,ISSN 0272-4944,doi.org/10.1016/S0272-4.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