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让孩子个人决定和处理个人的事。只要不是坏事,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就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
现场调查一下,有多少家长是可以让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后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穿多少衣服的?(必须穿校服的除外)
通常我会给孩子建议,由他们自己做决定。当他们不采纳而后吃亏的时候,我就会说“不听妈妈言,吃亏在眼前”,以此来显得妈妈无比的正确。
开个玩笑,让他们自己做决定的真正意义在于,他们可以自己去承受后果,去思考自己以后要怎么做比较妥当,实际上是在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过于周到、做得太多常常就会阻碍孩子这部分能力的发展。比如我家孩子在瑟瑟寒风中冻过之后,就知道可以多穿一件在外面,然后让我送她去校门口之后再决定要不要脱下让我带回家。
当然,如果孩子自幼体弱多病,或者家长很焦虑就很难操作这一部分,就需要更多的另外处理了,我们通常在心理咨询中会根据具体情况去探讨这一部分。在这里因为时间有限就不展开多讲了。
我一个好朋友,告诉我她14岁的儿子特别焦虑,担心以后找不到像爸妈那样收入的工作,可能只能当出租车司机。
他们夫妻都是名校毕业。工作单位都特别好。为了减轻孩子的焦虑,她跟孩子说以后给他买一套房,孩子说要靠父母很羞耻。
她鼓励孩子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但是没有什么用,孩子的睡眠越来越差。
每个孩子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感知、思考系统,他们的生理特点、智力水平都是父母难以控制的,所以我在这里说的降低期待不仅仅是降低对孩子的期待,还有降低对父母自己的掌控力的期待。
我的好朋友后面做了调整,跟他儿子说当出租车司机也很好,可以养活自己就行了,孩子的焦虑感就下来了,睡眠也好了。
你让孩子跳一级台阶,他会很轻松很乐意,但你让他一下跳四级,他可能就会很有畏难情绪,难以挪开步伐了,所以,给孩子一个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目标,会让孩子更有信心往下走。
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掌控力的同时,心理承受力就会提高了。
把一件事做成功可能需要无数次失败作为铺垫,所以我们总希望孩子有强大的抗挫折的能力,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无论跌得多惨都能爬起来继续战斗,但是这要求实在有点高,这种品质就算在大人身上也很难得。
看见自己一件事做得稀烂,就是让人感觉很差很痛苦嘛!就是让人感到恐惧,不想面对嘛!如果这个孩子本身还比较敏感脆弱,就更难了。
我家就有一个敏感脆弱的小孩,你一指出她的错误她就气鼓鼓的,朝你吹胡子瞪眼。她竭尽全力回避所有可能会失败的经验,即使是打电脑游戏,也是先在一旁观望,看其他人打,等自己看熟了才愿意去试试。如果你家里的情况跟我类似,那么鼓励孩子犯错就很重要了。
我先说说这一类脆弱敏感的小孩的心理状态。他们自我要求很高,希望自己是完美的,做不好就意味着自己不完美,所以常常感到很羞耻,又因为身体上的敏感,难以忍受苦和累,所以常常很挫败。
以前呢,我会对孩子说,做错了没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在错误里成长起来的,我是你妈,失败是成功的妈,错误是正确的妈。孩子听懂了,但每次给我检查作业还是不情不愿。我这个方法是允许孩子犯错,有一点儿用,但是用处有限。
后来我从轮滑教练那里得到了启发,因为轮滑是从摔跤开始练的,从一开始教练会教孩子怎么摔跤,鼓励孩子摔跤,孩子们在开心的摔跤过程中就学会了。
后面我就开始鼓励孩子犯错,“要多错几道题哦,”“哇,错了8题,你今天赚大了,因为你又可以学会之前忽略掉的知识了”。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有一个发现,就是这里面起关键作用的是——家长的情绪。
就尽管以前我口头上跟孩子说的是“错了没关系”,但我心理上就是认为不应该犯错,孩子也从我指出她错误的语气中感受到了我不满意的情绪。但是当我用一种欢呼雀跃的语气来讲她的错误的时候,孩子真的能从我的语气中感受到犯错误真的不是一件严重的事情。
所以,当孩子总是表现出对于尝试和挑战的消极心态,那很可能因为我们把自己消极的思考方式传递给了他:我们总下意识的认为孩子就是应该要做得更好的。
所以,与其和孩子讲大道理,期待孩子能达到所谓“意志坚强,勇敢面对困难”的超人标准,还不如告诉他: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做得很烂,请一定多犯一点错误,多失败几次,让你妈有多一点用处,拜托啦!
上一篇: 作为长辈,过年聊什么才不让晚辈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