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关系、亲密关系问题上,边界感和自尊水平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边界感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边界感太强,好像对谁都疏远、难以接近;或者边界感很弱,和别人的关系亲密起来,就会一直没底线地迁就别人,难以拒绝别人的要求;
在自尊心的方面,自尊心过强与过低,从性质上来说是同样的,但是表现却很不一样,因此也会形成不同的关系模式。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边界感、咨询水平对关系模式的影响,美国心理咨询师 特里·瑞尔列出了一张四象限网格图,可以作为分析关系问题的实用参考工具:
Adapted from The New Rule of Marriage by Terry Real纵轴代表的是自尊水平,从零点开始越往上走,自我膨胀的倾向就越明显,越往下走羞耻感就越强,不过从本质上来说,极高的自恋水平与羞耻感是一体两面。
高自恋往往是为了防御羞耻感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特质。高自恋的人可能会表现得过于自信,也可能会表现得过于自卑[1],无论如何,其本质上都是自我认知脱离现实、不能接受自我的本来面目的结果。
当这种不能接受导致注意力过于向外聚焦的时候,我们就会在别人面前装模作样,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尤其是贬低他人而得到优越感,以抚慰内心的不安。在关系中,自我膨胀的人惯用严苛的眼光来审视、评判他人,有时这些评判是没有根据的,并不是因为朋友或伴侣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就是单纯地“看ta不顺眼”:
“你看起来像个傻瓜!”、“你怎么这么烦啊我看到你我就烦!”
有时这种自我的膨胀,还会导致霸凌行为的出现,最常见的形式包括:家庭暴力、网络霸凌、种族歧视、攻击某些弱势群体等。
当难以接受现实,导致不满向内聚焦的时候,羞耻感就产生了。正常范围内的羞耻感,源于我们对自己的某些不当行为带来的糟糕感觉[2]而病态的羞耻感,则是指向个体自身,让我们认为自己毫无价值,方方面面都很差劲、糟糕、恶心,不配向别人提任何要求,不配有任何需求,甚至不配为人。简而言之,一个自我膨胀的人会说的那些贬低他人的话,羞耻感强的人会经常对自己说,不断攻击自己。
横轴的左右两边,分别代表了“自我封闭”和“没有边界”的程度。
没有边界的人,在任何关系中都极易受别人的情绪影响,忍不住要关注、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经常因为“看得太多”,“想得太多”,“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在关系的矛盾发展到不堪重负的地步时,就会在冲动之下草率地以“断绝关系”、“消失”来回避面对。
而当边界过强,个体与外界的关系就被切断了--外界的影响进不到内心,个人的情绪也表达不出来。因为太害怕受到伤害,或者太害怕被别人的感觉所淹没、吞噬,所以在内心竖起了高墙,不让任何人进来,也不和任何人接近。
1)第一象限(右上角):缺乏边界感,关系中表现强势
当这两种特征发展到了极限程度,我们就会在关系中看到强烈地控制及(身体、精神)暴力行为。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在关系中对另一方表现出极强的控制欲、报复欲,还会放纵自己的冲动,通过言语或肢体暴力行为不顾后果地发泄愤怒。处于这种状态中,不能够接受内心的羞耻感,反而经常觉得别人要“伤害”、“背叛”自己,而自己是“受害者”,因而“有权对他人施暴”。
2) 第二象限(左上角):自我封闭,关系中表现强势
当过度防备和关系强势的情况发展到比较强烈的程度,就会出现尖酸刻薄、自认为高人一等,享有某种特权的态度。似乎认为自己总是对的,理所当然地要求别人为自己的需求让步、牺牲,在关系一定要确认自己处于某种优势地位,才会感觉到自在。对他人诸多挑剔,有精英主义、种族主义的倾向,并且惯于用消极攻击[3]的隐晦方式表达攻击性。
3)第三象限(左下角):自我封闭,关系中表现弱势
高度的自我封闭,并且在关系中处于弱势,会明显表现出退缩回避和抑郁的状态。感觉自己很糟糕,不值得别人对自己好,不会有人真的喜欢自己,因此就把真正的自己隐藏起来,害怕和人过多的接触会暴露自己“令人厌恶的真面目”,并因此受到排斥或抛弃。对于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都不敢抱任何希望,总是尽力逃避。
4) 第四象限(右下角):缺乏边界感,关系中表现弱势
缺乏边界感,且在关系中表现出弱势的极端情况,对感情极度渴望、极度饥渴,对伴侣或朋友“黏的很紧”,为了得到爱愿意付出、牺牲一切,也会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做任何事。在关系中,会给别人带来巨大的压迫感、窒息感。当他人为了要获得一些喘息的空间,想要稍微拉开距离时,会引起更大的不安,因而要黏得更紧、追得更紧,关系就陷入一方狂追,另一方狂躲的恶性循环中。
处于四种极端情况中间的区域,代表着各具特色,却都属于健康范围的关系类型。
如果我们感觉到自己在某个方向上好像走得太远了,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做一些改变:
① 羞耻感太强:
尝试设立一些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并从实现这些小目标的行动中累积正向反馈。
当然了,要坚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容易,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会因为觉得“目标太小没意思没动力”而轻易放弃,又或者是陷入到“累积到什么时候是个头?”的迷茫中,需要学会适时地寻求支持性的资源。
② 自我膨胀:
试着考虑一下多考虑一下别人的观点和感受,约束想要评判别人冲动,练习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学会倾听他人,不要总是把话题拉扯到自己身上。
③ 自我封闭:
尝试挑战一下自己的现有观念,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也许会感到不舒服、不适应,但是它真的产生了可怕的后果吗?或者说,信任是宝贵的,当然不能随便敞开内心,但是我的身边有没有一个感觉比较真诚的人,可以尝试着靠近、信任ta看看呢?
④ 缺乏边界感:
试着退后一步,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考虑看看:在某件事上,作为当事人可以有那些界限,其他人的界限又在哪里呢?(超过了哪些界限会感到不舒服/违反了社交规则?)
上一篇: 孩子脆弱又敏感,其他家长都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