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没什么,我挺好的”|为什么心里受了伤,却感觉不到痛苦?   案例分析

“没什么,我挺好的”|为什么心里受了伤,却感觉不到痛苦?

来源:红树林    作者:梁侨辉    发布时间:2022-07-18    阅读数:946

我中学时非常喜欢打球,最痴迷的时候连课间的十分钟都抱着球下去打一会,当然,也有跟我一样痴迷的同学同乐。

有一次,我打完球回到家,发现衣服上有红红的一块血迹,才发现自己刮到,受了伤,猜测可能是打球的时候弄到了。直到看到了伤口,才感觉到痛。

可以说,在我受伤,到感觉到痛,中间有一个“伤而不痛”的时间段。似乎是我的身体“瞒着”我,让我能够打完那一场球。

我猜,这样“伤而不痛”的经历,大家都有过。

这种“伤而不痛”的本领,并非身体独有,心灵也有这样的能力。

有时候,来访者会说:

“我今天没什么想说的”
“我不知道我要说什么”
“我觉得这周挺好的,很开心”

有时候,他们不说什么,只是沉默。

这是咨询室内发生的,心灵的“伤而不痛”现象。

不同的流派对于这种“伤而不痛”现象有不一样的理解,比如图式疗法将人的状态分为儿童模式父母模式应对模式健康成人模式4类。

而“伤而不痛”属于应对模式的一种,叫分离保护者模式,Detached Protector。

01

来访者并没有说谎,当ta说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ta确实是不知道说什么,ta并不是要欺骗咨询师(事实上,很少有来访者会花钱花时间花精力来欺骗咨询师)。

咨询师知道,这个时候说话的“ta”是内在的分离保护者,ta确实是这样的感觉,或者说,ta确实“没感觉”。

一个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伤而不痛”的部分呢?因为这样做有用啊。就像我们身体不舒服,有比较明显强烈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又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方式治愈时,镇痛药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了。

虽然吃镇痛药是治标不治本的,但确实就能够帮我“感觉不到”痛苦啊,有助于在现实上先撑过去。

分离保护者就像是心灵的镇痛药,一个随身携带的止痛泵,当需要的时候,按一下,镇痛药就会给入人体,达到相应的镇痛效果。

分离保护者属于应对模式的一种,是一个人为了应对创伤/痛苦所做出的选择/努力。本质上并不是坏的,所以才把ta称之为“保护者”。

沿用止痛泵的比喻,止痛泵不是不好的,但是我们要恰当地使用它。

比如,一个人来心理咨询,是为了探索/理解/疗愈/转化内在痛苦的,这个时候按一下止痛泵,就干扰了这个过程,自然是不恰当的。所以咨询师一方面理解止痛泵的意义,一方面也会跟来访者讨论,看看是不是这段时间先不用止痛泵,允许痛苦出来,如果在生活中需要止痛泵的时候,再去用它。

分离保护者不是问题,只有当一个人过多地处于分离保护者这个状态的时候,才会有问题。

为什么一个人会过多地处于分离保护者的状态,或者说,为什么一个人会过度地压抑自己的感受呢?

可能是因为ta不压抑的时候,没有好果子吃。

02

上面提到,图式疗法将人的状态分为儿童模式、父母模式、应对模式与健康成人模式4类。分离保护者属于“没感觉/压抑感受/麻木”状态,伤痛的感受主要在儿童模式状态,更细致地说是在儿童模式中的“脆弱儿童”当中。

如果你想要知道什么是脆弱儿童,我推荐你到一个地方走走,婴幼儿疫苗接种点,一般在当地的社区医院。在那里,可以看到脆弱儿童的样子。

当一个婴幼儿被冰冷尖锐的针头扎进体内的时候,或者说被强灌口服类疫苗的时候,ta会哇哇大哭,同时挥动手脚。

这是脆弱儿童的状态,ta感受到痛苦,也会表达自己的痛苦(通过语言/声音/动作),ta寻求父母或者其他照顾者的安抚。

你看,新生的婴儿总是能够很自然地处在脆弱儿童的状态当中,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长大了的人很难自然地处在脆弱儿童的状态,而是经常呆在分离保护者的位置时,就可以合理地猜测,在ta的成长/生命过程中,ta的脆弱并没有被很好地理解、接纳和照顾。

所谓理解,是指别人/客体能够明白ta/自体的感受

所谓接纳,是指别人/客体允许ta/自体有感受,不管这些感受是所谓积极还是消极的;

所谓照顾,是指别人/客体能够根据ta/自体的感受,明白ta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

但现实不一定这么理想,有时甚至是反着来的。

当ta脆弱的时候,别人/客体说:这有什么痛苦的?你做人怎么这么消极?
当ta脆弱的时候,别人/客体说:你这算什么痛苦,XXX的痛苦才叫大呢
当ta脆弱的时候,别人/客体说:我不痛苦嘛?我blablabla

……

当这样反着来的操作足够多,一个人就会离开脆弱儿童的位置去往其它位置了,因为待在脆弱儿童的位置没什么好果子吃,属于是用脚投票了。

03

所以当咨询师看到来访者经常待在分离保护者的位置上,而无法待在脆弱儿童的位置上时,内心一般是理解的,ta也是现实所迫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但分离保护者只是一个止痛泵,ta有止痛的功能,却并没有治愈的功能。

另一方面,过多地待在分离保护者位置,会影响一个人在新的人际关系中被理解、接纳和照顾,重复痛苦的命运所以总归是要从压抑,转到治愈上的。

对于经常习惯待在分离保护者位置上的人,有一个很好的练习可以做,就是经常关注“我的感受”。这实际上是有意识地去停止使用止痛泵,将目光/注意力放到自己的感受上。

当一个人进行这样的练习足够多,ta就会很清晰地知道什么是“我的感受”,这个“我的感受”部分会变得更稳定,就更能够去表达“我的感受”,邀请别人/客体来照顾自己,也在面对别人的误解/否定时,更加稳定,当某一个人不愿意照顾自己的需要时,也更能够去自我照顾,或者寻求另一个人来照顾自己。

而当一个人能够这样做的时候,图式疗法会说,ta已经拥有一个内在的“健康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