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焦虑困扰的父母,可能担心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让孩子也发展出易焦虑的倾向。
最近一项专门针对此问题的心理学研究显示,焦虑倾向于在母女、父子等同性亲子之间传递:
· 如果同性父母患有焦虑症,作为孩子患焦虑症的可能性更大;
· 相对的,如果异性父母患有焦虑症,并不会增加孩子患焦虑症的可能性;
· 另一方面,如果同性父母没有焦虑倾向,孩子患焦虑症的可能性会显著降低;
· 有趣的是,如果异性父母没有焦虑倾向,孩子患焦虑症的几率也不会降低;
*在这项研究中,没有考虑到除了女性和男性之外的其他性别,也没有包括跨性别人群,或是有抚养孩子的同性伴侣的情况。
研究人员分析,焦虑在同性亲子之间的传递,与遗传基因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这种传递与遗传之间的关联,远不如双相情感障碍或其他一些精神疾病表现得明显。相对而言,这种传递更多地是与同性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示范作用(Modeling),以及孩子对同性父母的观察学习(Vicarious Learning)有关。
如果父母中的一方患有焦虑症,担心会在开车时惊恐发作,对自己及家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总是避免驾驶车辆,孩子将父母的行为看在眼里,可能在无意间“学会”害怕驾驶车辆,到了孩子成年,可以学车的时候,会对驾驶感觉到莫名的恐惧或回避。
孩子就像是一块海绵,每天都在大量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信息,他们对于自己同性的父母的言行,会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模仿,所以当同性父母有焦虑的表现,孩子就会在无意识中“学习”到这些情绪反应模式,认为外部世界是充满压力和危险的,而异性父母的不同表现,似乎并不能“抵消”掉同性父母的影响。
这项研究的结果,可能给本有深受焦虑症困扰的家长带来更大的压力,但是有察觉意识到这一点,总比无知无觉的好,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影响,以下举一些例子,给有需要的读者参考:
如果有的选,没人愿意受焦虑症的折磨,既然患上了,也并不是做错了什么,此时有选择的是,怎么出面对和处理。
一些人可能不太愿意承认和面对自己的焦虑情绪,但是考虑到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或许能够多一些改变的动力,愿意更主动地寻求心理援助,可以考虑找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可以自己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增加对自我的觉察和理解力。
另外,即使察觉孩子受到了自己焦虑情绪的影响,也不必过于紧张,毕竟没有人能够做完美的父母,却都能够选择以身作则,教会孩子直面自己的问题,而不是逃避。
a.一位家长非常担心家里被盗,有一种冲动,想要反复检查门锁是否锁好了......
(普通人的焦虑反应)--
家长在孩子面前反复检查门锁,也不向孩子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或者,这个家长反复询问自己的伴侣或孩子:“门锁好了吗?”想要从他们那里得到肯定和保证,以缓解自己的紧张。
(有觉察的反应)--
· 在能够控制住自己行为的情况下,告诉孩子:
“我感觉自己有些紧张(你可能也看出来了),因为不确定是否门有锁好了,但是我记得自己是有锁的,所以我要控制住自己,不去反复检查。”
这样的反应,就是在以身作则,告诉孩子如何直面自己的情绪,并且适当地控制和处理它。
或者,感觉到实在控制不了,一定要去检查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向孩子解释:
“我感觉到很焦虑,不确定自己是否有锁好了门,如果不能去检查一下,就不能放心离开,但是我意识到这多半是我的焦虑作祟,将来我会努力尝试减少非必要而反复检查的习惯。”
在这样的解释中,父母主动显示出自己“不完美”的一面,也从侧面向孩子传递了“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有缺点是ok的”,这样孩子在面对自己的缺点时,能够有一个“学习型思维”,而不是过分紧张或自暴自弃地面对。
另外,如果家长感觉很难像以上示例的这样和孩子沟通,可以控制住焦虑不去行动化,能够默默消化情绪,那么即使对孩子什么都不说,这样也挺好。
b. 晚上准备睡觉前,孩子觉得身体不适,有胃疼或头疼的症状......
(普通人的焦虑反应):
家长感觉到非常焦虑,着急忙慌地问一连串症状的问题,反复问孩子“你感觉怎么样?”、“现在好些了吗?(因为希望孩子说好些了)”,上网搜索相关的信息,想要自己弄清楚孩子目前是什么情况,需要立刻得到一些确定的(虽然很可能是错误的)的答案。
(有觉察的反应):
“宝贝感觉到不舒服,妈妈/爸爸知道了,你感觉现在状态怎么样?如果可以今晚可以稍微忍一下,能够睡得着,明天一早看看情况有什么变化,如果还是不舒服,就带你到医院去看看,如果感觉很难受,实在忍不住了,现在我们可以找找看哪家医院可以挂急诊。”
总而言之,家长在孩子面前,如何表现、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带着这样的意识,行动前能够多想一步,负面的影响,就可能多减一分。
Arrangement in Grey and Black No.1, Portrait of the Artist's Mother,James McNeill Whistler,1871
·参考资料·
Pavlova B, Bagnell A, Cumby J, et al. (2022). Sex-Specific Transmission of Anxiety Disorders From Parents to Offspring.JAMA Network Open, 5(7), e2220919.
文/(美)Bonnie Zucker Ph.D.
编译/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罗琪
上一篇: 怎么样才能和别人吵架的时候吵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