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关注心理咨询,应该是从知道有心理学这个学科,和“感觉有点不对劲”开始的。
环顾四周,大家好像活的都不错,也没有什么困惑的,好像只有自己对自己,对身边的人和事,不理解,进而到了不舒服甚至难受。
那个时候还没有公众号,很多心理学的知识,是从报纸上的专栏,还有不知从哪里知道的几本心理学科普书里得来的。
看了专栏和书籍,解答了一部分自己的疑惑。也是从那时候知道了有心理咨询这回事。
总觉得很神奇,好像进了咨询室,通过几次咨询,困扰很久问题就能解决一样。
但无论是心理学还是“不对劲”感,在光阴和生活的洪流的推动下,都被搁置到生命的背面。我们有太多事情要忙了,工作、家庭、学习、娱乐……生命正面的那些谋生、谋爱的事都没完成呢,注意那些引发不开心、不舒服的事情干什么呢?
说人话就是:钱还没赚够、职位还没拿到、婚还没结,关心那些所谓的“心理不适”干什么呢,不是矫情吗?
但生命总会用她的方式提醒你,“正面”和“背面”是相互关联的。
“正面”的热闹喧嚣只是掩盖或避开了“背面”一再重复出现的、生命中已有的问题。
只是因为“正面”的各种事情比较“名正言顺”,能产生经济或社会效益,让我们有理由去回避“背面”那些长久形成的、僵化甚至错误的思维模式。
一旦外界的环境出现变化,那些潜藏的,生命内部的问题,会以我们无法预料的方式出现。
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妈妈摔伤卧病在家,后续感染新冠,身体莫名疼痛……多重刺激下她性情大变,曾经有一段时间无法用语言沟通。
而我的工作又处于很胶着的状态,工资被扣、只够温饱、发展无望……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身边人和自己,都抑郁了吧?
在好几个心焦失眠的夜晚,我打开关注的一个心理学公众号,与咨询中心的助理联系,并填写了相关资料。
我想我那时应该是真的兜不住了,已经把各种“家丑不能外扬”、“逢人且说三分话”的处世方针扔到一边。
我希望有一个发泄的出口,我想要看见一个解决困境的方向。
然后,我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心理咨询。
现在,我已结束一个阶段的心理咨询。
我形容这幅以时间为轴的画,就像心电图——大部分咨询都在平稳中度过,有时候我觉得有收获,非常感激相遇;有时候觉得没什么进展,过程坐立不安;
有时候触碰到一个痛点,情绪爆发,崩溃;有时候,对咨询师失望,希望早点结束咨询……
复盘自己做过的十几次咨询,我回看几个被我记住的瞬间。有的是打破了迷思,有的是加深了理解。
咨询期间,我妈妈身体情况很让我揪心:很焦虑,总说身体疼。
虽然去大医院做很多检查,但仍然检查不出来引起她疼痛的病因。
而她的情绪也传染给家人。作为未婚的独生子女,我一下子感到担子很重。
有一阵子,妈妈出现了无法用语言沟通的情况。我病急乱投医,无论是哪里的医生,即使是刚认识的同学,只要是跟心理或者医学有关的,都去问他们应该怎么办。
在咨询室,我抱着头说着我的担心,说着我的害怕,我记得当时我身体还有点颤抖。
我的咨询师声音很温柔,但她问了我一句:
“那些只见过一两次面的人,你为什么问他们呢?”
我一下子发现自己似乎连最基本的社交底线都忘了:至少应该先判断对方专业度,可靠程度,再把自己的问题告诉他/她。
在咨询师的提醒和帮助下,我做好了如果妈妈精神情况恶化,去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做检查的准备。
幸好,情况也没有往这个方向发展。在确认抑郁和焦虑后,妈妈开始服药。情况也有好转。
但是时不时,我妈妈还是会有不由自主地喘气。去医院检查也没有检查出问题。
在咨询中,咨询师说,我妈妈有没有可能是在“演戏”?她也许并没有病的很重,虽然她自己都可能没有意识到。
突然间,像是发现了一条线索,能把之前发生的很多事情联系了起来。
在随后的观察,妈妈的确在我面前加重了症状。而我离开后(我不跟家里人同住),再也没有喘气的迹象。
知道了这个情况,我感到五味杂陈,有点哭笑不得:据说人老了以后,就会变成小孩。
没想到兜兜转转,我成了我妈的妈。如果按照先后顺序,我是不是算是我妈的“后妈”?
但很庆幸,她没有严重的实质器官病变,这可能是对子女最大的安慰了。
感谢咨询师,如果没有她的视角,我可能一直都在兜圈子,困在自己的理解里,也找不到走出困境的线索。
而在我心慌,无法理智判断的时候,咨询师像一个防坠网,把我托住。让我的情绪不再往下掉,而且能提供一个第三方视角,让我不在自己负面思维的圈子里转。
咨询,不总是以恍然大悟、开心离开咨询室为结尾的。也有可能带来挖到尘封伤口的痛苦。
有一次,我和咨询师讨论工作上遇到的问题,触碰到我一直以来有意无意回避的痛点。那一刻,我控制不住情绪,嚎啕大哭。
那时,离那次咨询结束只有10分钟。
在咨询原定结束的时刻,我把头从沾泪的双手中抬起来,问咨询师能不能延长咨询时间。
我知道咨询师可以根据情况延长咨询时间,只要协商好就行。
让我没想到的是,咨询师说不可以。
在那刻,我恢复了工作状态:两下擦干眼泪,在前台签字,走出咨询室。
干脆利落。
但随后,我在街上游荡了很久,看着车水马龙,看着霓虹璀璨。感受着后知后觉的冲击,回不去的悔恨以及怎么面对接下来工作、生活的无助。
很孤独。
原本想着,可能有一个人能托得住我的情绪。但现实是:始终是我一个人去面对。
在后面的咨询,咨询师向我道歉说当天她跟她的孩子有约,要回去陪孩子。
她觉得不应该把私事带到咨询室里。就没有说理由,直接拒绝了我。这部分,她做得不好。
我表示理解,并在之后也有继续找她做咨询。
但在那天,在都市的夜景下,我领悟到了对于咨询的意义,还有自己的责任——
当一个人期待另一个陌生人,通过几次或几十次,一周一两个小时的咨询,能解决困扰自己几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问题,这本身就对咨询的期望过高了。
而咨询师也是人,也有ta的生活,也有情绪,也有能力高低。甚至跟我们在社会上,与他人交往的情况一样,也有匹不匹配的问题。
有时候,咨询师可能会把我们的问题点出来给我们看,我们也许没有准备好面对,会逃避、会崩溃。
这时候,可能大家都没错,是天错了,时机不对。
和咨询师相遇,如果ta能全程托住你的情绪,有能力跟你一起探索你的困境,并在你心力不足、社会支持不够的情况下给你支持,那就是咨询最大、最好的意义。
既然有最大、最好。那我们也要接受,很多时候达不到这种理想状态。
而且,无论双方是否探讨出问题所在,咨询师是否能托住来访者的情绪,走出咨询室,回到日常生活,那些问题,都还是要我们自己去面对的。
解决自己生活问题的人,永远是自己。
我很感谢我的咨询师:她像是一个保持着距离的朋友,也像一根拐杖,陪我走过一段人生的低谷。
她也打破了我的幻想:于己,承认自己之前的失败和能力不足;于人,也看到了她作为咨询师的不完美,不再神化心理咨询。
如果问我会不会推荐心理咨询,我想我还是会推荐的。
对我而言,它的确是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到我。这个困境是我在现实、社会层面,已经用尽办法但还是没法解决。
但我也从中领悟到:
没有金手指,没有一点就通的神仙导师。
所有的路,只能是自己走;所有问题,只能是自己亲身去解决。
最多,就是多了一个外部视角,多了一份陪伴。
让你的理性更清晰,也让你的情绪有一个相对安全的承托人、一个抒发出口。
所有低落时期的布鲁斯(blues),也许有朝一日,在环境、咨询师和自己共同努力下,能成为优美的复调音乐(polyphony music)吧?
愿每个带着勇气走进咨询室的人,都能收获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乐曲。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匿名来访者
上一篇: 长程心理咨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篇: 张东星老师给来访的一封信